近日,在“2025(第四屆)生態品牌峰會”上,中信銀行憑借從提供金融功能到共創用戶價值的轉型,成為銀行業唯一連續四年斬獲生態品牌認證的機構。

本次生態品牌認證由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新華出版社、凱度集團、《財經》雜志、牛津大學賽德商學院等權威機構聯合發起,覆蓋全球30余個行業的近千個品牌。中信銀行在“用戶體驗交互、開放協同共創、社會價值貢獻”等維度表現卓越,持續在生態品牌發展體系中領跑金融行業。《生態品牌發展報告(2025)》收錄中信銀行三大案例,為銀行業樹立了可持續、生態化的品牌建設標桿。 作為中信集團旗下最大金融子公司,中信銀行自1987年成立以來,始終將“信”作為立行之本與文化內核。依托集團“金融全牌照,實業廣覆蓋”協同優勢,中信銀行不斷深化產融協同與融融聯動,構建差異化、綜合化的金融服務體系。通過金融科技、普惠服務與綠色創新三大支點,形成了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為導向的開放金融生態,成為國內最具溫度與創新力的綜合性銀行品牌之一。 普惠賦能:構建鄉村振興新范式 中信銀行以“中信易貸”為核心,構建“數字普惠+產業協同”雙輪驅動模式,助力鄉村振興與產業發展。2025年推出“1+5+5”鄉村振興綜合服務體系,通過“融資、融智、融產、融建、融銷”五融協同模式,構建“產融結合,科技賦能,生態協同”的服務體系,形成服務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鄉村產業注入金融活水,帶動城鄉經濟融合與共同富裕。 跨境協同:打造全球服務生態圈 中信銀行“出國金融”以“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服務”為核心,形成涵蓋“全球簽”簽證服務、個人資信證明服務、專屬借記卡和信用卡產品及尊享服務、個人外匯結算服務、出國留學規劃服務在內的全球一體化服務網絡。“全球簽”簽證服務覆蓋歐洲、亞洲、澳洲、美洲等40余個國家;聚焦留學客群需求,推出“學無界”教育服務體系,以專業增值貫穿全生命周期跨境服務生態鏈,累計服務人次達2700萬。 煥新發布的“信外匯+”跨境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整合CIPS跨境支付、數字人民幣場景應用及中亞本地化結算,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全鏈條金融支持,人民幣跨境融資余額同比增長55%,穩居股份制銀行前列。 綠色引領:從“碳計量”到“碳資產” 中信銀行打造的“中信碳賬戶”是國內首個由銀行主導的個人碳賬戶,已實現從“碳計量”到“碳資產”的系統躍升。2025年,由中信銀行主導編制的《深圳市無紙化金融場景(銀行業)碳普惠方法學(試行)》獲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審批發布,成為全國首個銀行業無紙化金融場景的碳普惠標準。在近期舉辦的2025碳達峰碳中和論壇暨深圳國家低碳城論壇上,中信銀行的無紙化金融場景碳減排量成功簽發,標志著個人低碳行為首次以“碳資產”形式獲官方認可,具備交易與碳中和功能,將進一步激發公眾的減排積極性。 截至2025年8月,用戶突破2700萬,累計碳減排量超20萬噸。通過“綠·信·匯”平臺聯合行業伙伴,覆蓋金融、出行、能源、循環、零售五大類場景,實現低碳行為的“可量化、可追溯、可歸集、可流轉、可中和、可交易”,樹立了銀行業綠色轉型的標桿。 四年蟬聯生態品牌認證的背后,是品牌長期主義與金融擔當,源于中信銀行的品牌自信與戰略定力。該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深入踐行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聚焦做好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斷提升品牌溫度、厚度與公信力。 構建生態品牌,不僅是商業發展的新篇章,更是與客戶、伙伴及社會共創價值的生動實踐。未來,中信銀行將繼續深化開放協同,強化科技賦能,拓展國際布局,致力于打造一個更加包容、高效、可持續的金融新生態,為金融強國建設貢獻中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