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晚,東方雨虹(002271.SZ)公告稱,為盤活資產,實現資金回籠,改善資產結構,優(yōu)化公司財務狀況,保障公司及全體股東權益,公司及下屬子公司擬出售購買的位于北京市密云區(qū)和杭州市江干區(qū)(現已更名為上城區(qū))的部分商鋪及辦公用房。
東方雨虹在公告中稱,本次交易預計損失2580.85萬元,達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以上。
從“防水茅”到經營承壓
作為總部位于北京的建筑建材龍頭企業(yè),東方雨虹長期以防水業(yè)務為核心,經過數十年深耕與拓展,已構建起覆蓋民用建材、砂漿粉料、建筑涂料、節(jié)能保溫、膠粘劑、管業(yè)、建筑修繕、新能源、非織造布、特種薄膜、乳液等多元領域的業(yè)務體系,形成了綜合性建筑建材服務商的競爭優(yōu)勢。憑借在國內防水市場的絕對領先地位,公司股票曾被資本市場冠以“防水茅”的稱號,成為行業(yè)內的標桿企業(yè)。
然而,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yè)進入深度調整周期,身處地產產業(yè)鏈上游的東方雨虹不可避免地面臨嚴峻挑戰(zhàn)。
從財務數據來看,公司經營壓力已持續(xù)顯現: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東方雨虹分別實現營業(yè)收入328.23億元、280.56億元、206.10億元,同比增速依次為5.15%、-14.52%、-5.06%,營收規(guī)模連續(xù)兩年出現下滑;同期凈利潤表現更為慘淡,分別為22.87億元、0.76億元、7.8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93%、-96.70%、-37.64%。其中,2024年凈利潤僅0.76億元,創(chuàng)下近15年來的最差業(yè)績,公司當前的經營困境可見一斑。
除了營收與利潤的雙重下滑,資金鏈緊張是東方雨虹選擇“虧本出售資產”的另一重要原因。根據公司2025年三季度報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東方雨虹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僅為4.16億元,較2024年末的34.57億元大幅縮水,資金回籠能力顯著下降;同時,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較期初減少34.88億元,降幅高達51.28%,流動性儲備持續(xù)承壓。
從償債能力指標來看,公司短期財務風險也在上升:2025年三季度末,東方雨虹的流動比率為1.10、速動比率為1.00,與2023年、2024年同期相比均呈現明顯下滑趨勢。
擬出售資產購得不足五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東方雨虹擬出售的資產中,有五處不動產是今年剛購得,且其中四處不動產購得時間距今不足五個月。
根據公告,本次擬交易的資產1-5號賣方為綠地集團北京京騰置業(yè)有限公司,6-7號賣方為綠地控股集團杭州東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
根據公告披露的細節(jié),此次交易的資產來源可分為兩類:其一,標的資產1-5號的賣方為綠地集團北京京騰置業(yè)有限公司,這5處資產的購入源于公司與下游客戶的債權清收協(xié)商。具體而言,為加快對下游客戶的債權回收、實現資金快速回籠,東方雨虹作為債權人,原本計劃通過收取下游客戶已建成的住宅、商鋪等“抵債資產”來抵償欠款;但根據雙方協(xié)商約定,在獲取上述抵債資產前,公司需先行購買下游客戶的其他房源——即本次擬出售的1-5號標的資產。其二,標的資產6-7號的賣方為綠地控股集團杭州東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這兩處資產的購入則是公司出于維護核心合作關系的戰(zhàn)略考量,當時通過向下游核心國企客戶購買相關資產,進一步鞏固雙方的業(yè)務合作基礎。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趙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