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20天的治療,9個月的小佑(化名)在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獲健康。與初來時臉色蠟黃、哭鬧不止判若兩人,如今的他面色紅潤,見人就笑——這一改變,得益于國內知名心外科專家喬彬教授主刀的一場創新手術:開胸直視下肺動脈去神經射頻消融術。該手術不僅是國內首例,更創下了同類手術最低年齡紀錄。這位跨越千里的“小勇士”,在告別心臟大血管外科中心的醫護人員后,已隨父母踏上返回青海老家的歸途。
這場生命奇跡的背后,是一場精密如微雕的復合手術。
精密“拆彈”,三步拯救小心臟
兩個月前,小佑因感冒輸液后出現四肢水腫,在當地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父母帶他慕名來到山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中心。檢查結果令人揪心:原發性重度肺動脈高壓、卵圓孔未閉、心功能Ⅲ級、多瓣膜返流、肝臟腫大、腹腔積液……病情復雜且危重。
喬彬教授團隊迅速組織多學科會診,制定出一套“三步拆彈方案”:
結扎異常血管(動脈導管結扎術):將本應出生后就關閉卻依舊“偷懶”未閉的血管結扎,阻斷異常血流,讓血液循環重回正軌;
開設心臟“減壓窗”(房間隔擴大術):通過擴大房間隔,在左右心房間建立分流通道,以備在右心壓力過高時緊急分流血液,為心臟“泄壓保命”。
精準消融異常神經(肺動脈去神經射頻消融術):在主肺動脈及分支處精準消融異常交感神經,使處于緊張狀態的肺動脈得以放松,有效降低肺動脈壓力。
技術突破,為低齡患兒贏得生機
為更精準地阻斷肺動脈異常交感神經,喬彬教授團隊決定采用肺動脈去神經射頻消融術。與傳統的經血管內腔內消融方式不同,本次手術創新性地從肺動脈外壁入手,使用雙極射頻消融鉗鉗夾主肺動脈及分支的外膜組織,在無血狀態下透壁消融,同一部位消融2次,確保電隔離持久有效。
9個月的嬰兒,心臟約自己拳頭般大小,主動脈及其分支纖細如枝,而附著于血管外膜的神經纖維更是肉眼無法辨識。喬彬教授團隊憑借豐富的外科經驗與精準的解剖知識,在主肺動脈及左右分支區域實施精細消融。術中實時動態調控能量輸出,既確保消融充分起效,又有效避免因能量過強損傷周圍血管及冠狀動脈,實現精準治療與組織保護的雙重目標。
術后,小佑的肺動脈壓力由術前的73mmHg顯著降至45mmHg,且持續保持穩定,為順利度過圍手術期并實現長期康復奠定了堅實基礎。
快速康復,見證醫療力量
術后20小時,小佑順利撤離呼吸機;60小時后,從監護室轉回普通病房。
“原本以為孩子會插著管子被推出來,沒想到是醫生抱著他出來的!毙∮影职只貞浀,“他看著我笑了,那一刻,我心里一下子就踏實了!
“之前在當地醫院,醫生甚至說已經沒有辦法了。能得到這么好的治療效果,我們真的非常感動,也非常慶幸!
手術的成功,不僅有效控制了肺動脈高壓,顯著延緩了后續手術的緊迫性,也將極大改善小佑的長期預后和提高生長發育質量。
愿這位跨越千里、勇敢闖關的小小勇士,從此踏上平坦健康的成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