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不消滅虧損,虧損就消滅企業。”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李偉在去年召開的權屬企業出僵治虧工作推進會上說。
“出僵治虧”是山東國企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旨在通過分類施策、強化考核、優化管理等措施,推動省屬及權屬企業實現虧損面和虧損額的大幅下降。
日前,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國資委組織召開的省屬國資國企“十五五”規劃編制專題會議上了解到,省屬企業虧損面已壓降至10%以內,取得顯著成效。
省屬企業主業投資占比提升至99%以上
據透露,“十四五”時期是省屬國資國企極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五年,省屬國資國企承壓前行、攻堅克難,在發展質效、科技創新、改革攻堅、布局優化、國資監管、國企黨建等方面,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省屬企業2024年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比2020年分別增長45%、44%、42%;平穩完成一批重點企業重組,省屬企業法人層級、管理層級均壓減至四級以內;率先在省級層面建成司庫體系,重新明確企業主業,省屬企業主業投資占比提升至99%以上,重點企業創建一流企業取得重要進展、行業領先優勢持續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省屬企業聚焦主業,出僵治虧,加快非主業清理。
以山東能源集團為例,其在國企改革背景下,設定明確目標減少虧損企業數量和虧損額。
今年9月21日,山東能源新礦集團與北京中泰禾瑞公司共同簽署《泰安百川紙業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北京中泰禾瑞公司收購新礦集團持有的百川紙業52%股權,標志著百川紙業清理任務圓滿完成。
山東能源集團聚焦“3+1”主責主業,以清理退出百川紙業、東山駕校為突破口,截至2025年9月底,已累計完成97戶非主業企業清理退出,完成計劃預期目標。
據了解,這些非主業企業涉及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造紙等產業板塊,有些長期依靠主業輸血存活,有些積壓了大量低效無效資產,通過清理退出,不但回收了資金、減少了虧損,而且有效促進了資金、技術、人才等各類資源向主責主業集中。
“出僵治虧”考核權重占10%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近期省屬國企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轉讓股權動作頻頻。比如,山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度”降價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甩賣濟南房企股權;山東頤養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以378.82萬元轉讓底價轉讓山東金垠置業有限公司40%股權;魯商集團旗下公司以1906.98萬元轉讓濟南北清清潔能源有限公司40%國有股權;山東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器材公司1元轉讓山東中康名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40%國有股權等。
這些擬出清的公司股權多為省屬企業的非主業資產,經營業績多為虧損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省屬企業改革任務落實落地,山東省國資委已將“出僵治虧”列為新舊動能轉換考核的重要指標,權重占10%。考核內容包括虧損企業治理進度、措施有效性及長效機制建設等,要求企業細化任務、壓實責任。
去年以來,省國資委多次召開省屬企業的虧損治理工作推進會議,提出要建立治虧長效機制,納入企業日常運營管理,助推省屬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6日,省國資委召開的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立省屬企業虧損治理長效機制的意見》。會議要求,要認真梳理總結省屬企業虧損治理工作好做法好經驗,持續鞏固治虧成果,全面建立虧損企業治理長效機制,省屬企業要準確劃分虧損企業類型,分類設定治虧長期管控目標,實現虧損面、虧損額的持續壓降,以虧損治理成效助力省屬企業高質量發展。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