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北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康養大會,發布了“2025年中國康養城市排行榜百強”。榜單顯示,廣州市、海口市、三亞市、貴陽市、昆明市、杭州市、福州市、長沙市、重慶市、雅安市、攀枝花市、成都市、深圳市、南京市、青島市成為最新的康養城市十五強城市。值得關注的是,在前15名中,青島成為北方城市中的獨苗。
今年,山東共有6座城市上榜百強,分別是青島、日照、濱州、威海、煙臺、濟南。去年,山東青島、濱州、威海、煙臺、濟南5市入選百強。

此次榜單以生態環境、醫療資源、產業融合、民生幸福、康養政策五大維度為評價核心。其中,生態環境占比最高,反映出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中,空氣質量、綠化水平、溫度適宜度與水環境質量已成為衡量城市是否宜居的核心要素。
山東為何是這6座城市上榜?

青島依托黃海之濱的優質生態資源,空氣質量常年位居全國前列,擁有嶗山、金沙灘等國家級生態景區。作為計劃單列市,其醫療資源雄厚,青大附院、市立醫院等三甲醫院密集,并積極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同時,青島大力發展“海洋+康養”產業,推動溫泉療養、濱海旅居養老和智慧健康社區建設。政策層面,青島入選全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出臺多項支持康養產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吸引社會資本布局高端養老項目,形成集生態、醫療、旅游、科技于一體的綜合康養體系。

日照坐擁“藍天、碧海、金沙灘”的天然優勢,空氣質量常年位列全國前茅,森林覆蓋率超20%,年平均氣溫13.2℃,形成獨特的“天然氧吧”氣候帶。近年來,日照通過整合“山、海、林、泉”立體資源,建成白鷺灣小鎮等10個標桿項目,打造出“旅居+醫療+文化+休閑”全產業鏈模式。日照加速布局“四季康養”產品體系,春季推出海濱療愈課程,夏季開展森林避暑計劃,秋季打造中醫藥養生季,冬季開發溫泉理療項目,被20余家機構列為康養旅居優選地。

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濱州坐擁國家級濕地公園和豐富的水系資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居全省前列。山東省醫療、中醫、公衛應急救援“三大省級區域中心”落戶濱州,積極實施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出臺10余項養老服務政策文件,建立居家社區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康養事業和康養產業互促共進、融合發展,形成生態環境良好、健康宜居,相關產業充分發展的特色城市。濱州雖非傳統經濟強市,但憑借生態本底與特色化康養路徑,在百強榜中脫穎而出。

威海是全國首個全域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地級市,海岸線潔凈優美,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近年來,威海充分發揮自然條件、產業基礎和健康服務優勢,探索健康、醫藥、養老、旅游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路徑,大力發展旅居養老、濱海療養和智慧健康社區,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國最具潛力文旅城市等特色城市品牌效應加速融合釋放,吸引大量北方老年人冬季“南下”或夏季“北上”旅居。

煙臺兼具山海資源與產業優勢,空氣質量優良,蓬萊閣、養馬島等景區文化底蘊深厚;依托綠葉制藥、榮昌生物等龍頭企業,積極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葡萄酒康養、溫泉療養和濱海度假養老。作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市,煙臺按照“機構醫養引領建設、居家醫養重心打造、家醫簽約精準服務、智慧醫養賦能支撐、政策集成優化服務”思路,聚力共建醫養結合品牌之城,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取得積極成效。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擁有齊魯醫院等國家級醫療資源,大力建設濟南國際醫學中心,打造醫療健康產業聚集高地,醫學教育與科研實力雄厚。此外,近年來,濟南有序實施城市更新,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大力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全力構筑山泉湖河城渾然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濟南。
據悉,榜單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國家統計局、各部委、各地方政府統計公報以及中國城市統計年鑒等權威數據。以康養城市指標體系為基礎,結合最新的權威數據,由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中健聯康養研究院等研究機構進行專題數據分析,得出年度康養城市排名,為康養城市發展提出建議,為選擇城市康養服務提供參考。
(大眾新聞記者 劉兵 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