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水平持續回落,租房市場低準入門檻、居住靈活性等特征愈發顯著。有數據表明,在全國在線找房的業務場景中,租房的用戶群體規模逐漸超過新房的找房用戶量。

與此同時,《住房租賃條例》(下稱《條例》)的實施為住房租賃市場規范發展注入新的動能,租賃關系不穩定、租購權益不對等情況也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
眾所周知,在國內,一直有“租不如買”的觀念存在,同時,購房被視為婚姻和安定生活的基礎。但對于初入職場的青年人和新市民來說,大城市的高房價實在令人“望而卻步”。在以往“重購輕租”的思想影響下,租客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上難以享受與購房者同等權益。
在住房租賃市場中,部分房主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肆意將房屋改造成“隔斷房”,甚至將廚房、衛生間等也改造成臥室進行出租,不僅嚴重損害了承租人的切身利益,更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押金退還糾紛、惡意克扣押金等亂象頻發,導致租客合法權益難以保障。
此外,在《條例》實施前,我國住房租賃領域缺少國家級的行政法規。市場租金價格信息不透明,住房租賃企業或經紀機構發布不實信息、高進低出、長收短付等問題時有發生。
《條例》的正式施行,標志著住房租賃市場邁入法治化、規范化新階段。“租售同權”和“買賣不破租賃”這些政策法規逐步落地。就算房東把房子賣掉,租房者依舊能繼續租住,租房也能獲得穩定的居住體驗。除此之外,“租房入學”“租房落戶”等政策更是極大保護了租房者的權利,可以說租房跟買房之間的差距,正變得越來越小。
另外,《條例》讓租房的性價比進一步凸顯。相較買房,租房具有門檻低、靈活度高等優勢,可以快速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需求問題。
此前,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在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規范發展租賃市場,培育市場化、專業化住房租賃企業,提高行業監管和服務能力,依法維護租賃雙方合法權益,被納入“十五五”時期全面落實推動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規范發展租賃市場,還可以實現保障性租賃住房補短板、市場化房源提品質的目標,讓青年人、新市民“租得放心、住得安心”,這也是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的關鍵所在。
種種跡象表明,作為住房市場上與買賣并行的“另一條腿”,中國住房租賃市場有望提速發展。在政策支持下,未來市場將更加注重服務質量提升和運營模式優化,為新市民、青年人提供更多元、更優質的居住選擇。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