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11月20日,2025中國(山東)—韓國友好周在濟南開幕,活動期間,圍繞文化交流、貿易投資、青年聯誼、商品展示等主題舉辦一系列活動。山東與韓國再次深度牽手,推動互利合作。
記者 楊庭棟 何雨晴 報道 11月20日,2025中國(山東)—韓國友好周開幕式結束后,韓方企業、山東經濟園區及企業代表開展對口洽談。
“對我而言,山東是我人生的‘福地’,在這里,我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先生。”在此次活動舉辦的魯韓青年座談會上,韓國留學生樸玟姬回憶起自己與山東的故事。作為前韓國國家隊太極拳運動員,樸玟姬大學時就來到山東體育學院學習,之后又代表韓國國家隊在山東省隊訓練,最終在大賽上收獲了獎牌。“山東,就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計劃在博士畢業后,繼續留在山東,從事大學教學與科研工作。”樸玟姬說。
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山東與韓國之間人文往來密切。比如,圍繞文化互動,山東就曾在韓國舉辦過“爛漫的山花—山東青州農民畫展”、“山東曲阜碑帖珍品展”、“泰山皮影戲活動”等一系列演出,并在韓國多次組織舉辦過文化旅游推介會等活動。
近年來,山東與韓國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更加密切。比如在威海市,每周都會有3個航次的海運班輪往返于威海港與韓國仁川港之間,搭載著韓國的廂式貨車從仁川港駛抵威海港,裝載威海的國際快件后,再搭船前往仁川港,然后把貨物運往仁川機場,這也就是中韓“四港聯動”整車運輸模式。
該模式下,威海港、威海機場與仁川港、仁川機場這4個中韓海空口岸間開展多式聯運,可以“全程不換車、途中無換裝”,將威海、仁川四港緊密串聯成一體,為貨物跨境轉運按下“加速鍵”。
威海海關駐海港辦事處物流監管科副科長隋云海說:“這種模式減少了一次報關、四次裝卸流程,相比傳統‘海運+空運’模式整體時效提升5小時,物流成本也降低了30%,再加上威海與仁川間的距離優勢,全程運輸時間僅需16小時。”
據濟南海關的數據顯示,2024年,山東與韓進出口總額達2992.3億元,同比增長14.1%,今年前三季度,山東對韓國進出口值達2032.2億元,依靠一衣帶水的地理位置,山東已經成為中國對韓經貿合作中重要的一環。
除了貿易外,不少韓國企業也看中山東完善的產業鏈條與配套能力,選擇投資山東市場。數據顯示,韓國在山東現存投資企業4410家,實收外資87億美元。韓國大企業投資帶動作用顯著,目前,韓國知名大企業,包括三星、LG、現代汽車、SK、GS、浦項制鐵、希杰、韓華等大企業集團在山東都有投資。
從樸玟姬的個人選擇,到“四港聯動”的運輸變革,再到巨頭企業的扎堆投資,山東與韓國的合作,正從傳統的“鄰里走動”,演進為一種涵蓋人文、物流、產業、資本的多維合作。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遭遇“逆風逆流”的今天,這種基于地理相鄰、文化相通、經濟互補的“深度牽手”,不僅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確定性,更成為觀察東亞地緣經濟演進的一個關鍵樣本。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孫源澤 楊庭棟 何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