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00175.HK)整體增長還在加速。
日前,吉利汽車交出今年三季度成績單,第三季度收入為891.92億元,同比增長27%,創下單季收入歷史新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2億元,同比增長59%。
第三季度,其銷量達到76.1萬輛,同比增長43%;截至2025年10月,吉利汽車年內累計銷量247.73萬輛,同比增長44%,已超2024年全年。按照當前勢頭,達成年銷300萬臺的預期目標幾成定局。
當銷量再次創下佳績,“一個吉利”的輪廓愈發清晰,這份增長能否成為其重塑競爭格局、縮小與比亞迪的差距,甚至重奪“自主一哥”的關鍵支點?

“百萬銀河”已達成
具體來看,吉利汽車第三季度收入為891.92億元,同比增長27%,創下單季收入歷史新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8.2億元,同比增長59%。第三季度,吉利汽車單車盈利達到5200元,相比上半年的4700元實現了進一步增長。
前三季度,公司總營收為2394.77億元,同比增長2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2.13億元,同比下降1%。
值得一提的是,公告補充稱,剔除外匯匯兌稅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收益、非金融資產減值虧損、視為出售附屬公司的收益,及分類為持有待售的資產的減值虧損后,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核心歸母凈利潤為106.2億元,同比增長59%。這也反映出其主營業務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翻閱吉利汽車歷年財報可以發現,2020至2023年,吉利汽車全年凈利潤分別為55.34億元、48.47億元、52.6億元、53.08億元。也就是說,吉利汽車在2025年前三季度就大幅超越了曾經需要一年才能達到的利潤水平。
實際上,吉利汽車盈利能力的顯著提升,在2024年已有跡象。2024年,吉利汽車在《臺州宣言》指引下實現業績大漲,收入首次突破2400億元,達到2401.94億元,全年凈利潤達到166.32億元,同比增長213.32%。
進入 2025 年,這一增長勢頭持續延續,吉利汽車開足馬力推進產品落地與市場擴張,強勁的銷量表現為業績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截至2025年10月,吉利汽車已實現年內銷量247.73萬輛,按照全年銷量目標300萬輛計算,完成率已達82.6%。
10月份,吉利汽車月度銷量達到30.71萬輛,同比增長35%,其旗下三大新能源品牌之中,表現最突出的是最年輕的“吉利銀河”品牌,10月銷量占比超過40%。
具體來看,吉利銀河10月份交付量為12.75萬輛,同比增長101%;今年前10個月累計銷量100.25萬輛,提前完成年初制定的100萬輛銷量目標。
規模擴大后,銀河品牌的盈利表現正成為吉利業績的全新增長點。“今年從第一季度開始,我們基本上進入了銀河品牌的盈利的周期。”在11月17日的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吉利高層透露。
“一個吉利”的躍升前夜
相比銀河品牌以激進姿態沖擊銷量,領克與極氪仍處于戰略整合與市場摸索階段。身負集團“持續向上突破”的重任,極氪能否做好中高端品牌的長期經營,是吉利下一階段的核心課題。
財報顯示,極氪與領克第三季度合計交付量約14萬輛,同比增長13%;對應收入約316億元,同比增長9.4%;毛利增至6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推動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3.9%提升至19.0%(提升5.1個百分點)
從最新銷量數據來看,領克2025年1—10月累計銷量達28.17萬臺,同比增長24.3%,年度銷量目標完成72%。而前10個月,極氪累計銷量為16.50萬輛,同比下降2%,僅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一半。
當下,吉利正集中力量打造爆款,推動旗下多品牌站穩市場,其中極氪作為沖擊高端市場的核心力量,面臨的任務尤為艱巨。
需要正視的是,高端新能源市場競爭已日趨白熱化。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走高局面下,自主品牌與造車新勢力開始集體上攻。其中,理想L9、蔚來ES8、小鵬G9、問界M9等車型相繼進入SUV市場。此外,45萬至60萬元價格區間內,除了蔚來、理想等高階新能源品牌,寶馬、奔馳、奧迪等傳統豪華車企的主力產品也盤踞其中。極氪能否在這一紅海市場建立起清晰的用戶認知,仍需時間給出答案。
對于備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吉利汽車合并極氪一事,吉利方面也做出了解釋。
在財報電話會上,吉利汽車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桂生悅介紹,極氪從港股退市并并入吉利汽車的相關事宜,在法律層面已無任何障礙,目前正在按照程序推進。他提到,在極氪上市前,就有不少投資機構投資了極氪,而現在要把對極氪的投資轉換為對吉利汽車的投資,需要經過相關審批。由于審批流程較為復雜,有不少投資者仍處于審批流程中,暫時無法完成換股。
桂生悅表示,合并一事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交割。
未來增量從何而來
2017年,吉利曾以124.7萬輛的銷量拿下當年的“自主一哥”,并在之后保持了4年,直到2022年,比亞迪接過“自主一哥”的名頭。如今,雙方的差距正在縮小,2025年上半年,吉利控股集團總銷量193.2萬輛,距離比亞迪僅差21萬輛左右。
吉利控股集團輪值總裁戴慶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透露,去年公司平均市占率約8%,而截至2025年10月,這一比例已突破11%,與行業領先企業的市占率差距縮小至3個百分點。
要持續縮小與比亞迪的差距并實現反超,吉利亟須補充顯著增量,這部分增量從何而來?
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吉利方面分析了2026年的政策、市場環境。
面對明年購置稅優惠減弱,桂生悅表示,隨著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改變,將以市場為導向,這標志著中國汽車市場走向成熟,是健康發展的起點,在此階段,戰略定力和底蘊強的企業更具優勢。
“大部分機構并沒有那么悲觀,有機構預計明年整體車市將實現3%到4%的增速,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預測乘用車市場將實現2%—3%的增長,但微增長仍是存量競爭。”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說,有利的一面是車市仍有驅動力,即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目前為250多輛,遠低于發達國家500至800輛水平。
對吉利汽車自身而言,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基本盤讓其更加從容應對政策變化。淦家閱表示,燃油車依然占吉利銷量的40%以上,新能源購置稅的政策變化利好吉利旗下燃油車板塊。
而就新能源車板塊來看,吉利旗下多款新車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狀態,訂單量很可觀,在今年年內無法完成交付,吉利方面也對相應訂單推出了兜底政策,這將為明年的銷量貢獻重要增量。此外,明年仍是吉利的產品大年,從第一至第四季度,一直會有新產品上市,新產品也將刺激需求量進一步增長。
除了國內市場,公司也寄希望于海外市場的增長。
今年1—10月份,吉利汽車出口已經超過33萬輛。公司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海外市場的利潤水平高于國內市場,隨著海外市場銷量的持續增長,該板塊將為吉利汽車的業績做出更大貢獻。公司方面規劃,2027年的出口銷量將超過100萬輛。
不止于此,吉利對未來懷抱著更大的野心。其已明確提出目標:到2027年,吉利控股集團整車年銷量要突破500萬輛大關。
如今的吉利已完成電動化轉型,并且在“一個吉利”的戰略框架下,各品牌不再有以往定位重疊、資源爭搶的內耗問題,這為集中力量打造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明星車型鋪平了道路。
隨著各品牌擺好陣勢,“一個吉利”的輪廓愈發清晰。500萬輛目標與重奪“自主一哥”的目標,已更近一步。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