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北汽集團”)發布聲明表示,近日,北汽集團收到人民法院就某汽車企業不正當競爭案件作出的一審勝訴判決。法院認定,該企業使用“北汽”及含有“北汽”字樣的標識,損害了北汽集團的競爭利益,構成不正當競爭,依法判決其立即停止使用含有“北汽”字樣的企業簡稱,并需公開登報聲明以消除不良影響,同時向北汽集團支付經濟損失賠償及維權合理開支。

盡管在公告中沒有點名,但與北汽集團就“北汽”產生商標糾紛的其實只有一家,即北京汽車制造廠(下稱“北汽制造”)。北汽集團、北汽制造是什么關系?為何會出現一套商標兩家使用的情況?
北汽集團與北汽制造的淵源
國慶節期間,一輛車身標注212的汽車在爬坡過程中發生事故,車輛A柱嚴重變形。許多網友和媒體誤將其認作北汽集團旗下產品,從而將矛頭指向了北汽集團。這使得北汽集團在10月5日緊急發布聲明稱,“涉事車輛為‘北汽制造’于2024年推出的新款212 T01,與北汽集團及旗下‘北京越野’品牌無任何關聯。北汽制造屬于山東魏橋新能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北汽集團無任何股權或產權關系。”
兩家公司雖然名稱中都有“北汽”二字,卻是兩家毫無關系的獨立公司。
據媒體報道,北汽集團和北汽制造均起源于1958年成立的北京汽車制造廠,中國首輛獨立自主研發的“井岡山”轎車和國產越野車鼻祖“212”均是該廠出品。

1973年,北汽集團前身北京汽車工業公司正式成立。
1987年,北京汽車制造廠與北京摩托車制造廠合并,組成了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繼續生產輕型越野車。
2001年,北京汽車摩托車聯合制造公司與北京汽車裝配廠共同改制組建成立北汽制造,并由北京汽車裝配廠控股。重組后,北汽制造成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
2015年,北汽集團將持有的北汽制造股權以1.17億元全部掛牌轉讓給北京汽車裝配廠,后者是民營企業。2016年股權完成工商變更后,北汽制造100%股權均由北京汽車裝配廠持有。
2020年5月,生產低速電動車的富路集團老板陸付軍通過青島富路實現了對北汽制造的間接控股,北汽制造總部也從北京搬遷至青島,北京汽車裝配廠則完全退股。
2023年2月,北汽制造控股股東青島富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權結構發生重要變動,魏橋創業集團取得青島富路71%股權,成為控股股東。魏橋創業集團正式控股北汽制造。
盡管股權早已切割,但北汽集團在股權轉讓時,卻不知為何仍允許北汽制造繼續使用“北汽”及“北京汽車”等商標。這使得北汽制造與北汽集團的品牌邊界變得更加模糊。而北汽集團和北汽制造分家后,關于“BJ212”“北汽212”等商標的歸屬權爭議一直存在。
北汽集團曾申請注冊“北汽212”“BJ212”等商標,北汽制造提出異議,最終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對這兩個商標不予注冊。2021-2024年間,北汽集團三次起訴北汽制造,其中,兩次為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次為不正當競爭糾紛。
2024年6月,當“北汽制造”發布全新的212越野車時,北汽集團次日便緊急聲明,強調前者屬于山東的民營企業,其產品售后與北汽集團無關。
魏橋的北汽制造
企查查顯示,北汽制造股東包括山東富路勇士汽車有限公司、北京汽車制造廠(青島)有限公司和山東魏橋新能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魏橋新能源”)。
公開資料顯示,魏橋新能源是山東魏橋創業集團傾力打造的新能源產業實體,成立于2022年9月,2023年通過收購北汽制造、河北領途汽車及投資洛軻智能等方式整合產業鏈資源,在青島設立管理總部及中央研究院,形成覆蓋新能源乘用車、商用車等多領域產品矩陣,旗下擁有極石汽車、212越野車、銳勝汽車等品牌。

2023年11月,該公司生產基地遷入臨沂市后,啟動總投資170億元的產業鏈項目,構建從鋁材生產到整車制造的全鏈條體系。
2024年5月,其發布雷馳·信V70車型采用高強度鋁合金車身技術,實現整車減重15%與續航里程270公里的技術突破。
依托魏橋集團鋁產業優勢,北汽制造構建了全球唯一“鋁全產業鏈+整車制造+回收再生”閉環生態,形成“輕量化、綠色化、智能化”產業集群。截至2024年8月,其已形成5個整車生產基地,產品出口近30個國家。
據媒體報道,今年8月份,北汽制造銳勝汽車在快手光合大會上,以獨立品牌身份正式亮相,專注MPV產品。獨立運營之后,銳勝汽車定位“中國品牌MPV實干家”,將聚焦12萬元至25萬元MPV市場,在產品規劃、研發、營銷、渠道運營等方面擁有更多自主權。
北汽制造提出了銳勝汽車"三步走"戰略藍圖,并正穩步推進,即2025-2027年全力搶占市場,2027-2030年邁向主流陣營,2030年劍指MPV市場領導者地位。
作為全球領先的鋁業巨頭、世界最大的棉紡企業,擁有中國宏橋和宏創控股兩家上市公司的山東魏橋創業集團為何要從傳統產業跨界新能源汽車行業?
一方面,近年來紡織業日漸式微,環保壓力與日俱增,魏橋集團支柱性的鋁業務也亟待新的增長引擎。進入新能源時代,鋁因其低碳、輕量化特性備受青睞,成為特斯拉、蔚來等車企的首選材料。新任掌門人張波將目光投向了新能源。
2022年以來,魏橋集團先后與華人運通、獅橋集團及百度旗下DeepWay建立合作,并領投其7.7億元融資。作為卡車新勢力,DeepWay對標特斯拉Semi,目標是10年內實現年銷量15萬輛。
在商用車領域,張波的目標是,2028年實現年產銷30萬輛。
212越野車和銳勝的推出是魏橋的重要落子。只是,此番北汽集團聲明一審勝訴判決無疑將對品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為212越野車的未來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目前該判決還只是一審結果,北汽制造若選擇上訴,會陷入漫長的訴訟周期。在此期間,企業的品牌整改工作可能會陷入兩難 —— 若暫緩整改,可能面臨法院的強制執行;若推進整改,后續若上訴成功,前期的整改投入又會淪為沉沒成本。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