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HIFI音頻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昆山海菲曼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昆山海菲曼”)正全力推進北交所上市進程。憑借在頭戴式、真無線等音頻產品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市場布局,公司深耕中高端HIFI賽道,產品覆蓋耳機、播放設備等核心品類,積累了一批核心消費群體,具備一定的行業競爭力。然而,隨著招股書的公開披露,公司在產銷數據、生產運營、管理層穩定性等多方面暴露出的異常問題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為其上市之路蒙上陰影。
庫存清售價量齊升 商業邏輯引質疑
招股書顯示,昆山海菲曼有線入耳式耳機的產銷數據呈現顯著異常。2023年產銷率高達1012.36%,這一遠超正常水平的數值意味著公司已全面進入庫存清售階段。2023年至2025年6月末,該產品累計銷量達49707個,但同期產量僅為10858個,缺口部分完全依賴2022年以前的庫存補給。
令人費解的是,報告期內,有線入耳式耳機產品的銷售單價卻逆勢暴漲。2022年其單價為106.37元,2023年增至152.89元,2025年上半年更是飆升至592.17元,較2022年上漲超4.5倍。在音頻產品技術迭代加速、消費者更青睞新款產品的市場環境下,昆山海菲曼的庫存耳機不僅銷量未減,反而實現價格大幅攀升,這種違背行業常規的現象,其商業合理性遭到市場強烈質疑。
工時產量反向變動 生產數據存矛盾
另外,2023年,昆山海菲曼的生產環節數據出現明顯矛盾。一方面,公司員工人數較2022年有所增加,但實際記錄的工作工時卻低于2022年,形成“人數增而工時減”的配置異常;另一方面,除有線入耳式耳機外,公司核心產品產量均實現顯著增長,其中頭戴式耳機產量從2022年的80694個增至82028個,真無線耳機產量更是從2654個激增至46573個,增幅超16倍。
在未披露重大設備升級、工藝革新等前提下,實際工時減少與主要產品產量大幅增長形成鮮明反差,違背了制造業基本生產規律。市場擔憂,這種“降時增產”的異常表現可能存在工時統計不準確或產量數據虛增等問題,直接影響公司財務數據的可信度。 
財務總監頻繁更迭 核心崗位穩定性不足
作為企業財務管控的核心崗位,昆山海菲曼財務總監一職在短期內頻繁變動,引發市場對公司內部治理的擔憂。招股書披露,2023年11月,公司通過董事會會議聘任楊帆為財務總監;僅3個月后,2024年2月便免去其職務,由具備財務背景的董秘閆海霞兼任該職位,任期定為兩年;然而至2024年12月,閆海霞遞交辭職申請,公司隨即聘任王善文為新任財務總監,一年內完成兩次財務總監更迭。
財務總監作為掌握公司核心財務信息、負責財務戰略制定的關鍵人物,其頻繁變動往往被解讀為公司財務狀況可能存在隱患或內部管理存在分歧。對于正處于IPO關鍵階段的企業而言,核心管理崗位的不穩定可能影響財務核算的連續性和規范性,進而影響投資者對公司治理能力的判斷。
研發人員跨企任職 關聯往來待核實
公司研發團隊的任職情況也引發市場關注。招股書顯示,研發人員陳召會負責藍牙耳機耳塞項目的核心研發工作,同時也是公司股東珠海高清領先的股東之一。天眼查信息進一步顯示,陳召會還擔任米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執行董事,該公司經營范圍涵蓋技術服務、電子元器件批發零售、人工智能硬件銷售等,與昆山海菲曼的業務存在明顯關聯性。
截至目前,昆山海菲曼未在招股書中說明是否知曉陳召會的多重任職身份,也未披露公司與米湯科技之間是否存在人員、業務及資金往來。研發人員在競爭對手或關聯潛在企業中擔任核心職務,可能涉及技術保密、同業競爭等問題,相關情況的透明度不足引發市場疑慮。
房屋權屬方注銷 子公司經營存隱憂
子公司的租賃資產風險成為昆山海菲曼經營穩定性的潛在隱患。招股書披露,海菲曼子公司七倍音速、多音達分別承租了兩處用于生產辦公的房屋,房屋權屬人為東莞市石碣鎮單屋經濟聯合社,且已取得工業用途集體土地使用權證,由出租人轉租給子公司使用。
但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東莞市石碣鎮單屋經濟聯合社已處于注銷狀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法人主體注銷后,其資產處置需遵循法定程序,若該房屋的產權歸屬未明確界定,可能引發租賃糾紛或產權爭議,導致子公司面臨搬遷、停產等風險。而昆山海菲曼在招股書中未說明該權屬方注銷的具體時間、對租賃關系的影響及應對措施,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讓投資者難以評估該風險對公司經營的實際影響。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財經研究員 秋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