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濟南5月7日電(記者邵魯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創業關系千家萬戶。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等12部門出臺《關于改革推進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健全青年就業創業服務制度、拓寬青年就業創業渠道空間、搭建青年就業創業載體平臺等7個方面提出26項措施,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健全制度,優化青年就業創業“生態圈”
“《通知》聚焦青年就業創業面臨的新形勢、新矛盾、新問題,提出了諸多針對性、創新性舉措。”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衣軍強介紹,針對青年人關心的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報考問題,《通知》明確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在招錄(聘)高校畢業生時,對畢業時間要求應明確至具體年度;標明“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崗位,應允許離校兩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報考,不得將簽訂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繳納社保等作為限制條件。
《通知》提出開展青年就業創業實名服務,根據服務對象特征畫像,按人員屬性、就業創業需求等多維度精準分類,針對性推出“就業創業服務包”。探索建立青年職業生涯全周期數字檔案,針對各階段特點提供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扶持、職稱評審等全周期服務。
搭建平臺,打造青年就業能量“補給站”
《通知》要求支持建設就業創業賦能中心,聚合資源提供綜合服務。依托“青鳥計劃”等項目,優選優質單位設立青年就業實踐基地。定期發布創業孵化基地(園區)信息,廣設青年樂業驛站提供“一站式”異地求職服務。全面推廣求職能力實訓營,分類開發見習崗位和職業培訓項目,促進青年就業技能與市場需求有效銜接。

濰坊市大學生“完整就業”服務站為青年群體提供心理咨詢、簡歷優化、職業測評、崗位推薦等26項服務,實現就業服務全領域覆蓋。
拓寬渠道,搭建青年人才就業“供需橋”
《通知》提出實施重點產業青年就業專項行動和基層服務項目,推動青年扎根企業一線和基層就業。建立崗位歸集發布機制,引導青年服務重大戰略就業。開展“尋找青年新職業”行動,挖掘新職業崗位。創新數智服務模式,指導院校拓展人工智能面試、實景體驗等應用場景,為青年就業創業提供高效智能服務。
濟寧市通過大學生信息庫定向推送政策和崗位信息,組織畢業生參加“濟燕歸巢看家鄉”、駐濟院校“周四職通車”等就業體驗活動,實地觀摩重大項目和企業,促進校企對接。
豐富活動,開通青年就業創業“職通車”
《通知》明確常態化開展就業創業服務進校園,實施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接續舉辦民營企業服務月、“職通央企國企”、職業規劃大賽、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
威海市近期開展“百校千企”人才對接、“職等你來就選威海”等招聘活動,組織威高集團、三角集團等440家(次)重點企業赴13所市外高校及駐威高校舉辦線上線下招聘41場次,提供崗位9000余個,收到簡歷7700余份。

此外,《通知》對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保障青年公平就業權利、健全工作機制等提出要求,積極營造青年就業創業良好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