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晚間,澳柯瑪(600336.SH)發布的2024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實現營業總收入78.16億元,同比下降15.99%,凈虧損4852.54萬元,同比止盈轉虧。1月份,澳柯瑪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24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2000萬元到2800萬元。
這一業績“變臉”令投資者措手不及的同時,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從預盈到虧損
年報顯示,2024年澳柯瑪實現營業收入78.16億元,同比下降15.99%;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852.54萬元,同比下滑186.56%。截至報告期末,該公司總資產79.04億元,凈資產26.5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6.43%。
對于營業收入降低,澳柯瑪解釋稱,主要系制冷產品、生活電器、空調、洗衣機等品類的營收同比分別減少8.32%、6.24%、24.37%和10.07%。財務費用同比增加2711.15萬元,主要是本期匯兌損失及利息費用較同期增加。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澳柯瑪的營收和凈利潤逐季下降。年報顯示,2024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收25.58億元,凈利潤3197萬元,尚維持微增;二季度,營收驟降21.03%,凈利潤同比暴跌59.62%;三季度,單季虧損4722萬元,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僅283萬元;四季度,營業收入降至14.34億元,單季虧損擴大至5135萬元,全年業績由盈轉虧。
此外,年報顯示,2024年澳柯瑪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共計9577.8萬元,今年一季度澳柯瑪再計提各類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541.3萬元。
在中小投資者王先生看來,澳柯瑪的業績“大變臉”讓人不可思議,“澳柯瑪是個老牌上市公司,但這樣的操作確實讓人看不懂。”
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首次預告業績與經審計業績差異較大,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準確的問題?首次業績預告與更正間隔近3個月,是否符合交易所信披時效要求?為何在首次業績預告中未充分評估相關風險,是否存在信息披露滯后問題?審計工作“進度低于預期”是否暗示財務數據存在爭議,是否存在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嫌疑?
經濟導報記者就此以郵件的方式致函澳柯瑪方面欲進行采訪,但至截稿未收到回復。
加速剝離非核心業務
面對業績壓力,澳柯瑪在2024年啟動資產優化,剝離非核心業務,意圖聚焦制冷設備與智慧家電。
2024年11月8日晚,澳柯瑪發布公告稱,澳柯瑪控股子公司青島澳柯瑪生物醫療有限公司通過青島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青島華澳智存生物醫療有限責任公司45%股權、轉讓底價為1710萬元,股權轉讓完成后,澳柯瑪生物醫療公司將不再持有華澳智存公司股權。
此外,澳柯瑪通過青島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青島東華澳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全部股權,掛牌轉讓底價為6009.33萬元。
在兩度出讓子公司股權之后,澳柯瑪又公告將子公司對融創體系的3000余萬元債權剝離,受讓方為關聯方青島西發置業有限公司,轉讓價格為2300余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2月20日澳柯瑪公告稱,青島城投城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青島城投城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股份7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88%。目前,青島城投城金仍持有公司股份338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24%,目前持股比例已不足2020年持股比例的一半。青島城投城金在2017-2020年對澳柯瑪的持股比例接近9%,2021年持股比例下降到6.7%,2022年進一步下降到5.1%。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劉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