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工裝主要滿足耐穿的需求,現在則向更智能更專業的方向發展,成為幫助穿著者更好適應工作需求的‘智能伙伴’!比涨埃谕Ee行的山東省工裝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儀式現場,迪尚集團總經理朱洪韜,向記者展示了一件研發中的新產品。這款市政環衛服裝,除了在關節處有人們熟悉的反光條設計,更有“看不見”的智能感知溫控纖維技術,借助熱敏聚合物與形狀記憶材料實時調節穿著體感。
“國內工裝預估有6000億元至8000億元的市場規模,未來會出現3到5家千億級企業!敝旌轫w介紹,迪尚集團通過創新應用AI等數字化技術,構建智能化設計體系和動態試穿體驗,目前,已實現10余個細分工裝行業的專業化生產制造,近兩年,年銷售額一直保持著20%—30%的增長。
今年1—2月,我省紡織服裝產業實現開門紅,主要運行指標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營業收入464.37億元,同比增長3.5%,高于全國2.6個百分點;利潤11.02億元,同比增長39.7%,高于全國38.4個百分點。“全省規模以上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已超過90%,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小單快反逐步成為企業生產常態。有了智能技術支撐,企業深挖新增長點,在新賽道上闖出一片天。”省工信廳輕工紡織產業處處長管曉艷介紹。
工廠流水線上的機械臂已不是新鮮事物,但放到服裝織材這種應用場景,傳統機械臂大多難以適應高度精巧且小批量、多品類的柔性化生產需求。在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車間,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織材行業機器人”項目去年已順利通過中期驗收,今年下半年將完成結項驗收。已建成的機織示范線上,14類機器人帶動實現93.5%的產線自動化率,專用末端執行器可完成織材柔性對象的繁雜作業,專用機器人則可在織材產線中的不同工序和設備間進行高效銜接,確保長流程跨工序的智能管控。
近幾年,即發集團的新產品產值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今年新建的紡織先進技術概念驗證中心,將進一步加速科技成果向市場化產業化邁進。即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慎添表示,數字化變革牽引著制造商主導的規;魉生產模式,轉向產業鏈、供應鏈到終端客戶的全鏈路協同。目前,即發集團自主建立的“衣鏈云”采購貿易平臺,已鏈接20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近1000家供應商,形成集中采購、協同制造、貿易運營持續優化的新優勢,有效促進了產銷鏈供需對接。
三陽服裝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曉英透露,近兩年,企業投資6億元建造了數字時尚文化創意中心,將AI互動、3D設計、智能生產、個性定制等多業態融為一體,通過塑造新型消費場景加強創意孵化、拉動消費。現在,企業在東南亞、非洲等地擴展生產基地,組建新團隊開拓歐洲、南美、日本等海外市場。
“生產制造是我省紡織服裝產業鏈的優勢環節,但是創意設計和品牌營銷能力相對較弱。近年來,龍頭企業重點推進智能技術與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管理等全鏈條深度融合,短板正被逐步補齊,帶動孕育出一批在全國有知名度的終端消費品牌!惫軙云G介紹,山東將加快引導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紡織服裝產業應用,支持企業開展柔性生產線改造,挖掘基于消費數據的生產銷售新模式新場景,推動“先產后銷”向“先銷后產”模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