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我國的“出海新三樣”,即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近年來可謂熱度頗高。鮮為人知的是,這“出海新三樣”都與“碳基導電新材料”這個稍顯冷門的產業密切相關。
曾幾何時,“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面臨原材料難找、生產產能發揮不足、料頭料尾的浪費等諸多痛點。在產業大模型的賦能下,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不僅實現了融鏈固鏈,更間接推動了“新三樣”的研發生產、助力山東乃至中國制造業出海。
大模型是山東人工智能特色產業鏈的細分產業之一。山東省政協應用型智庫專家、山東省計算中心(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張鎮在接受經濟導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山東正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針對具體的制造業場景,采取人工智能技術“一業一策”,優化生產效率和管理效能。
三大痛點制約產業發展
石油焦是原油經煉化加工后的廢料。早些年,石油焦因利用價值低又有污染性,常被當作有害廢料處理。
隨著上述“新三樣”的橫空出世,石油焦一下子“變廢為寶”。山東焦易網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焦易數科”)總經理王光軍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憑借加工提純后具有耐高溫、良好的導電性能、自潤滑性、耐化學腐蝕、耐低溫、耐酸堿等諸多獨特優越的性能,石油焦成為電解鋁、電爐煉鋼、鋰電池負極材料等行業的基礎原材料,更被廣泛應用于冶金、電子、化工、機械、體育器材、醫療、能源、航空航天等領域。
“以石油焦為原料的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鏈,年消費量約4718億元。”他表示。
正是由于用途越來越廣泛,產業對石油焦這個原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解鋁的預焙炭陽極就是由石油焦制成的。由于產地的差異,很多石油焦含有硫、釩等元素,這會影響電解槽的電流效率和鋁的純度。”王光軍舉了個例子,“要生產合格的預焙炭陽極,就必須使用特定產地、特定成分的石油焦作原材料。”
原料指標復雜多變,這只是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面臨的痛點之一。據介紹,石油焦的生產者多為石化巨頭,應用端也是電動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大型制造業企業,但原料流通環節行業集中度很低,導致整個產業鏈呈“啞鈴狀”;加上產能過剩,整個產業陷入低水平惡性競爭,資源浪費嚴重。這就是焦易數科方面總結的產業三大痛點。
王光軍表示,隨著國內制造業的快速發展,碳基導電新材料的應用場景也越來越多,上述三大痛點成為行業發展的制約。同時,“如何緩解行業痛點,也成為碳基導電新材料行業共同的課題。”他說。
在細分領域構建行業大模型
如上所述,原料指標復雜多變是碳基導電新材料行業的痛點之一。將復雜的指標信息共享給整個行業、動員整個行業的產能,自然是最直接的應對舉措。
據王光軍介紹,焦易數科成立之初是一家信息資訊平臺,上文提到的復雜多變原料指標,便成為平臺上被頻繁交流的信息資訊之一。然而,隨著“出海新三樣”的不斷壯大,行業痛點更加凸顯。王光軍以“啞鈴狀”產業鏈舉例,碳基導電新材料因為流通環節的碎片化導致信息龐雜,單純的資訊已經難以滿足原材料流通需求,所以焦易數科開始從資訊平臺轉型為撮合交易,后來為了進一步整合資源和優化價值鏈,更是集成了金融服務、物流服務、技術服務等。
從原料指標開始,海量的行業資訊、技術、金融、物流等信息最終被量化,并成為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鏈上流動的數據時,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大模型的誕生也就順理成章了。
上個月,針對碳素垂直行業量身定制的大模型——“焦易小智”,入選了山東省工業領域行業大模型“揭榜掛帥”攻關項目名單。“焦易小智”是焦易數科在原有工業互聯網平臺積累的數據基礎上,精心打造的垂直行業大模型。模型以自有平臺長期積累的數據、行業公開數據、設備與生產數據、供應鏈及市場數據以及自有檢測實驗室的海量檢測數據為基礎,結合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對行業中的暗知識進行深度挖掘和應用。
王光軍仍以石油焦原料指標舉例:通過對硫含量、石油焦粘結指數等關鍵指標的研究與預測,“焦易小智”能夠有效提升企業在原料采購、生產工藝優化及設備維護等方面的決策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優化產業鏈生產效率。
作為數字經濟領域的專家,張鎮介紹,大模型行業是山東人工智能標志性產業鏈的細分產業之一,今年一季度,山東全省更是實現大模型業務收入16.13億元,同比增長216.27%。
張鎮表示,未來山東大模型行業將加快場景賦能,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針對諸如碳基導電新材料生產應用等具體的制造場景,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一業一策”優化生產效率和管理效能。
上述構思正在逐漸落地。王光軍表示,焦易數科正構建以平臺數據打造產業大腦,以產業大腦指揮云端產能,以云端產能促進供應鏈循環的商業運營模式,為碳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產能賦能,重塑產業價值鏈。
深耕行業,保障技術賦能
王光軍對焦易數科的一次轉型記憶深刻:“當時我們的服務以行業電商交易平臺為主。為了不斷優化平臺,我們在北京組建了技術團隊,開發了App、小程序、網站等一系列平臺。”
然而,隨著行業數據的積累和各類操作系統更迭,內外環境的變化讓王光軍意識到技術團隊的工作已經開始脫離公司“針對行業痛點”的定位,“大量精力都用來優化和更新App、小程序上了,而這根本不是行業所急需的。”正因如此,焦易數科從電商交易平臺開始轉型,且按照王光軍的說法,他們走了一條行業從沒有過的道路,“摸著石頭過河”。
轉型不意味著忽視技術研發的價值:“焦易小智”恰恰是基于Qwen2.5-7B開源大模型自研開發而成。王光軍表示,借助該開源大模型已有的框架和能力,在此基礎上針對碳基行業的特點與需求做進一步的定制化拓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碳素行業相關業務場景,最終打造成這款專屬于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鏈的垂直大模型。
據介紹,行業垂直大模型產品可以為企業找出成本控制關鍵點,提供成本優化方案,優化企業生產流程與資源配置,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降本增效。“作為原材料的石油焦是含有一定水分的。”王光軍以原材料采購為例來說明行業大模型的賦能原理,“‘焦易小智’運算發現石油焦水分與盈利密切相關,以碳素工廠產能60萬噸計算,每降低0.1%的原料石油焦進廠水分,每年可節省近100萬元凈利潤。”
同時,基于大數據與機器學習算法,行業垂直大模型還可以更精準地預測產品價格變化、市場供需趨勢,提前數月為企業提供市場走向預判,幫助企業把握提前布局采購與銷售策略,應對市場波動,合理安排生產與銷售計劃,減少因市場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張鎮表示,行業垂直大模型的成功搭建,與豐富且有價值的行業數據,以及具備強大泛化能力和復雜任務處理能力的基礎大模型,二者缺一不可,“這就需要深耕行業多年的企業挑頭,引入合適的通用大模型,并且能在服務整條產業鏈的同時不斷優化,才能成功構建行業垂直大模型。”
在總結“焦易小智”的搭建經驗時,王光軍首先提到要了針對痛點、服務行業,切不可以自家企業的盈虧看問題:“通過大模型的分析,不難總結出產業鏈某一環節盈虧的趨勢。如果看到盈利就貿然入局、脫離服務行業的定位,就會斷絕行業中有價值的信息數據,大模型也就是失去了作用。”
在將“針對痛點、服務行業”作為企業定位之后,焦易數科總結出搭建行業垂直大模型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商業邏輯。“底層邏輯是打造碳基導電新材料‘產業大腦’,在線調度全行業的原材料、產成品的精準供需匹配,實現行業內過剩產能的盤活并創造價值;在路徑層,通過將行業的線下產能變成焦易數科的云端產能,以 ‘產業大腦 + 云端產能’ 構建‘無車間制造’模式,有效促進上下游資源匹配、優化產能結構、促進內外雙循環;最后,憑借產業大腦的資源調度能力,從原料端降本、生產端增效到物流端優化,實現多維度降本增效,最終變現。”王光軍介紹。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