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股轉系統官網顯示,6月30日,濰坊精華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華科技 ”)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精華科技在超細粉體制備設備領域保持技術領先地位,隨著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的發展,該公司電池負極材料專用制備設備受到市場及下游客戶廣泛認可,并成為國內重要的電池負極材料制備設備制造企業。
為鋰電池材料等行業提供定制化產品
申報稿顯示,精華科技成立于2000年10月,前身為濰坊市精華粉體工程設備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39.50萬元,位于濰坊市昌樂縣。精華科技主要從事定制化超細粉體制備設備的研發、制造及銷售,可為多個下游行業提供定制化產品,包括鋰電池材料、新材料、化工、環保、食品等行業,致力于為客戶提供高效、節能、環保的超細粉體制備設備、配件以及維修維護等配套服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據了解,精華科技主要產品可細分為粉碎機械、篩分與洗選設備、球化整形設備和其他設備四大類,幾類設備組合形成成套設備,其中粉碎機械為核心設備,又可細分為內分級球磨機、沖擊磨、超細磨、雷蒙磨等。
據申報稿,精華科技自2008年以來5次被認定(復審)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山東省瞪羚企業等,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中小企業“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公開轉讓說明書簽署日,呂勇直接持有466.487萬股,占該公司股份的44.88%,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呂勇以其直接持有的股份所享有的表決權已足以對股東會的決議產生重大影響,系該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
2024年綜合毛利率43.21%
財務數據方面,2023年度及2024年度(下稱“報告期”),精華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15億元、2.28億元;實現凈利潤4257.78萬元、3548.67萬元;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9.58%、43.21%。報告期內,該公司收入增長,凈利潤有所下滑,主要系2024年高級管理人員增資入股,確認股份支付費用763.12萬元。
進一步來看,報告期內,精華科技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2.12億元和2.2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98.72%和99.03%,主營業務突出。該公司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租賃收入、廢料收入及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1.28%和0.97%。
報告期內,精華科技銷售模式分為兩類,其中直銷收入占比較高,分別為97.96%和99.58%。該公司直銷模式主要面向大客戶銷售,貿易商多服務于中小客戶,貿易商模式實現的收入為該公司營業收入的有益補充。
值得一提的是,2023及2024年度,精華科技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其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5.93%和56.69%,客戶集中度相對較高。
精華科技方面也表示,“未來若公司主要客戶自身經營出現重大不利變化,或公司不能持續滿足主要客戶的供應商考核標準,或公司不能持續保持質量或價格等方面的競爭優勢,導致客戶替換供應商或選擇其他競品,或是出現其他對主要客戶與公司的合作造成不利影響的事項,將對公司未來營業收入及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從費用端來看,報告期內,精華科技期間費用分別為3676.14萬元和4766.40萬元,期間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7.10%和20.89%。該公司稱,2024年期間費用率略有上升的主要原因為2024年公司因股份支付費用增長763.12萬元,剔除股份支付費用的影響后,期間費用增長與營業收入規模增長趨勢相匹配。
此外,隨著精華科技業務量逐步增加,應收賬款余額也相應增加。2023年末及2024年末,精華科技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4653.53萬元和6005.02萬元,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21.64%和26.32%。
精華科技表示,未來隨著業務量的逐步增加,應收賬款余額存在相應增加的可能,若公司主要欠款客戶經營不善、回款制度執行不到位等情形出現,從而導致大額應收賬款不能如期收回,公司可能面臨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風險。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于婉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