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海洋集團有限公司獲悉,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小清河沿線的濟南、章丘、高清、博興4個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74.3萬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7643標箱,均超去年全年總量。
小清河沿線港口是2023年6月取得經營許可證的,經過兩年的運營,4個港口已確立各自優勢業務并植根當地經濟,整條小清河航運也已開始快速發展。濟南港更是協同京杭運河東平港,構建起“京清運河物流大通道”的支點,山東內河航運京杭運河、小清河兩條“大動脈”因而實現貫通。
無可取代的業務優勢
今年3月,章丘港接到一單特殊的貨運業務——將伊萊特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伊萊特”)生產的直徑10米多的“大鐵圈”,運送到福建。
伊萊特是一家章丘當地企業,也是國家級風電法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章丘港承運的“大鐵圈”,正是伊萊特生產的風電法蘭。不難想象,一個直徑十多米的“大家伙”走陸路運輸是多么不便。章丘港相關業務負責人劉林告訴經濟導報記者,此前承運類似的超限大件,需要提前向交管部門報備,個別路段還需要封路。
據劉林介紹,當時為了承運這超限大件,章丘港專門協調了河海兩用的平板駁船,從產地沿著小清河這條黃金水道一路暢行,最終抵達項目所在地福建,實現了“門對門”運輸。
實際上,像風電法蘭這樣的超限大件發運,正是內河航運的優勢所在。6月27日,經濟導報記者還走訪了博興港,看到碼頭上的吊車正將駁船上的鋼卷一一吊起、卸下,負責倒運的大貨車就停在一旁等待。據該港口副總經理趙國濤介紹,鋼卷也屬于超重貨物,雖然體積看上去不大,但一卷鋼卷的重量就逼近大貨車的額載,所以陸路運輸鋼卷效率也不高。
“超限、超重大件運輸,是內河航運的業務優勢之一。”幾個受訪港口負責人均如是表示;除此之外,山東海洋集團提供給經濟導報記者的資料還顯示,內河航運的綜合運輸成本,比常規公路運輸節省20%—30%,非常適合大宗貨物的運輸。
濟南港主城港區 杜楊 攝
據介紹,小清河沿線共規劃4個港口8個港區11個作業區,共規劃生產性泊位數164個。一期工程濟南港、章丘港、高青港、博興港4個港口總投資21.42億元,設計年吞吐量2110萬噸。2021年11月,4個港口陸續展開全面施工;2023年5月完成交工驗收;2023年6月取得經營許可證。
港口植根當地優勢產業
上述幾個港口的業務,脫胎于小清河復航工程。該工程項目全長169.2公里,以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200m處為起點,橫跨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個市,延伸至壽光市羊口港,于羊口以東注入渤海萊州灣。
而在小清河復航工程啟動之前,小清河的大規模航運業務已經暫停了二十余年。“所以,當港口建設完畢后,我們的發運業務可以說是從零開始。”高青港副總經理牛德國告訴經濟導報記者,為了承攬業務,高青港的業務部門也是深入當地各行各業,下足了功夫。
據港口業務人員介紹,博匯紙業等腹地企業在業內享有盛名,而造紙業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便是方解石,添加方解石粉后的紙張,其平滑度、白度和不透明度有明顯提升。據了解,廣西是我國方解石的主產地之一,而方解石又是一類價格穩定的大宗原材料,非常適合航運。
于是,高青港的業務團隊主動出擊,承攬下了高青多家造紙企業的方解石運輸業務;而后,造紙原材料的運輸業務又拓展到了原木。可以說,高青港在建成后不僅迅速找到了主營業務,還為造紙企業提供了優化物流運輸成本方案,深深植根在當地優勢產業中。
無獨有偶,博興縣是全國重要的金屬板材生產基地,擁有眾多金屬板材加工企業。于是,博興港積極探索“港產城”融合發展模式,打造鋼卷集散地,對港口堆場進行功能改造、購置鋼卷裝卸設備、建設熱卷倉儲庫等。
趙國濤介紹博興港對接京津冀地區的情況 杜楊 攝
趙國濤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博興港還主動出擊,全力開發腹地貨源,對京津冀區域的20余家鋼廠,曹妃甸、京唐港、天津港、黃驊港等10余個碼頭進行了深入調研,同時科學制定了河海聯運模式,推動“公轉水”業務落實,最后成功實現鋼卷常態化運輸。“現在,我們正在與遼寧的多個港口碼頭進行對接,預計未來兩年就能夠開通東北航線。屆時,來自東北的鋼材將安全穩妥運到山東。”他表示。
章丘港同樣依托本地優勢產業,近年來先后完成小清河直達海南東方八所港、天津港、浙江溫州港、福州江陰港、廣東中山港等海港的風力發電機輪轂、桅桿式起重機等超限件12航次運輸任務,貨物總重達5700噸,成功打造了小清河超限件“河海直達”物流新模式。
整合數據資源,“船拉拉”將成現實
6月27日當天,經濟導報記者還來到濟南港主城港區走訪。在港內的小清河港航調度指揮中心,整條小清河沿線的河道船閘、港口、航船,各類數據一應俱全。
小清河港航調度指揮中心 杜楊 攝
在指揮中心大屏幕上,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有港口吞吐量、車船作業統計、在港口貨物信息等數據,同時還有貨物種類統計、水文氣象信息,以及各碼頭的實時影像畫面。在濟南港,還有3D模擬畫面,將碼頭上擺列的集裝箱一一標出。
據濟南港設備部負責人包彬介紹,濟南港主城港區共規劃了19個通用及多用途泊位,一期設計年吞吐量630萬噸,其中集裝箱年通過能力40.9萬標準箱。2022年,濟南港主城港區納入“山東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項目”,并且充分發揮“公、鐵、水、空”四港合一區位優勢,與國內主要干支線集裝箱船公司合作,對接京津冀、東三省、廣東等地,集裝箱“公鐵水”多式聯運、外貿集裝箱河海聯運、化肥“散改集”試運等多項業務取得突破,成為連接歐亞班列、小清河沿線港口、渤海灣干支線航線的重要樞紐。
此外,濟南港還有一個重要的支點作用:“京杭運河目前通航航段最北端位于泰安市東平港,已經與小清河濟南港共同成為‘京清運河物流大通道’兩個支點。”包彬如是描述濟南港的區位優勢和定位,“通過‘公水聯運’+‘海河聯運’,最終實現實現兩河貨源的聯通。兩大黃金水道的成功牽手,標志著區域交通合作邁向了新的高度,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山東海洋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京清運河物流大通道”的構建,主要有四個具體舉措:首先是,發揮東平港區位優勢及濟南港集裝箱貨種優勢,建強“兩個支點”的樞紐作用;其次是組建公路運力尤其是綠色運力,加快港口綠色動能推廣,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打造以新能源貨車為主的運輸車隊,提升兩河之間的公路運力;三是踐行“港產城”融合發展,在東平港周邊打造具備貨物摻配、堆放、裝卸等功能的綜合性倉儲物流園區,同時依托東平港輻射范圍內的石油焦企業,打造“東平港石油焦集散地”,保障通道貨源;四是借助內河港航大數據平臺、“五位一體”智慧物流平臺等信息化優勢,在實現“兩河”業務數據實時共享的基礎上整合行業數據資源,開展線上物流服務。
“今年4月10日,‘東平港——太倉港’內河集裝箱直達航線正式開通,‘兩河’集裝箱物流聯運更加便利。”包彬表示。
目前,小清河港航調度指揮中心已經匯聚了航運的各類信息數據,未來更是要打造“五位一體”內河物流體系。據介紹,該體系將深度整合港口、航道、船閘、船舶及貨源等數據資源,通過搭建內河港航大數據綜合管理應用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體系,提升數據應用能力,破除當前各運營主體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各物流節點之間的高效銜接,為開展“一單制”物流服務創造條件。
“預計2025年下半年,商業物流數據接入工作即將完成。”包彬表示,“屆時,貨主將會通過各大相關商業平臺‘下訂單’,我們將提供‘貨拉拉’那樣‘門到門’的貨運服務。”
隨著“五位一體”內河物流體系的全面實施,兩大黃金水道攜手為區域物流運輸注入新的活力,這不僅將提升山東內河港航在全國的地位,還將為內河沿線城市經濟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杜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