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6日至28日于沈陽舉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礦業展覽會(CIME2025)上,濰柴攜多元燃料礦山動力重磅亮相,其打造的“柴油-甲醇-燃氣-混動-純電”等多元燃料動力體系,提供了破解礦山行業缺少自主可控動力痛點的“中國方案”。
濰柴多元燃料礦山動力亮相中國國際礦業展
實際上,以柴油發動機起家的濰柴,經過數十年的潛心鉆研和不斷拓展,早已完成從單一動力到跨國工業裝備龍頭的蝶變,完成了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裝備等領域的全球布局。除了傳統動力,濰柴還積極擁抱新能源,闊步走向未來。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6月底新一屆黨委班子上任以來,山東重工集團拓市場、優布局、抓創新,經濟運行質效持續向好,2024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5500億元,同比增長8.7%;利潤總額281億元,同比增長28.7%,主要經營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而濰柴正是山東重工規模體量最大、科技實力最強、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核心業務板塊。
新產品競相亮相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在上述6月底的展會上,濰柴12M55柴油發動機、16M33柴油發動機、WP17T甲醇發動機、WP14T柴油發動機以及新能源動力電池+電機等產品悉數亮相,吸引了眾多嘉賓關注。
據悉,展會上的不少產品剛剛推出沒多久,濰柴正通過各種展會積極把新產品全面推向市場。
在此之前的5月9日,濰柴礦山動力第二代新品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集中亮相,涵蓋適配礦挖、剛性礦卡的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配套礦挖、寬體車的H/T系列產品,標志著濰柴打破了大型礦用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國際壟斷,按下行業自主可控進程“加速鍵”。
濰柴礦山動力第二代新品在鄂爾多斯發布
僅以M系列大缸徑礦用產品為例,其有M25、M33、M55等三大平臺,涵蓋10個系列,排量覆蓋19.6L-87.5L,功率覆蓋522kW-2800kW,適配55噸-400噸剛性礦卡、90噸-400噸礦用挖掘機、600馬力-1000馬力礦用推土機等主流大型礦山用設備。
具體來講,12M55柴油發動機,可配套220噸-290噸電傳動剛性礦卡,適應礦山高負荷、多粉塵的惡劣工況;大修周期大于2萬小時,滿足客戶對設備大型化、高運輸效率、高可靠性的迫切需求,為大型礦車提供高效可靠“中國心”。
再早的4月22日,以“為省油而生”為主題的濰柴全新一代H/T-2.0高熱效率發動機產品發布會,在南京舉行。濰柴共推出12L、14L、15L三款產品,功率覆蓋460-680馬力,以突破性的熱效率技術和全方位的性能提升,直擊物流行業燃油成本占運輸總成本高達40%的核心痛點,為中國物流運輸行業帶來“省油、省錢、省心、省時”的全新價值體驗,開啟大馬力商用車效率革命新時代。
憑2024年國內重卡動力38.7%的市占率、重型發動機銷量全球第一,濰柴以持續創新鞏固行業領軍地位。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近10年,濰柴在發動機板塊研發投入超300億元,研發強度超過6%,居全球同行業前列;四年四次刷新柴油機本體熱效率世界紀錄,筑牢科技“護城河”;不斷以大馬力產品升級迭代,為客戶和市場提供大馬力、低油耗的產品。
濰柴全新一代H/T-2.0高熱效率發動機產品發布會現場
新領域不斷突破
2025年2月,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滿慎剛在與濰柴科技人才座談交流時指出,濰柴要在邁向世界一流上持續走在前,全面推進清潔能源、新能源、多元動力系統建立行業領先優勢,帶動集團整車整機發展,助推集團戰略轉型升級。
其實,濰柴在新能源領域已取得突破,在沈陽的展會上,除了大缸徑發動機引發關注外,濰柴面向行業推出的新能源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增程電機等拳頭產品,尤其讓業界感覺意外。
以濰柴B50動力電池產品為例,其電量覆蓋170-828kWh,具有針刺不冒煙不起火、專用涂層超強防腐、工作溫度范圍-35℃—65℃、預鋰技術加持帶來優異循環壽命等核心性能優勢,成為行業內兼具長壽命和快充功能的佼佼者,可滿足裝載機、挖掘機、礦卡等不同細分市場的用電需求,讓客戶在整車全生命周期內使用無憂。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濰柴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的突破,源于在全球能源結構加速向低碳化轉型的背景下,從2010年就超前謀劃新能源業務,聚焦國內外新能源前沿技術,在新能源動力系統開啟全面布局,致力于向新能源動力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比如在燃料電池方面,2018年之后,濰柴先后投資加拿大巴拉德、英國希鋰斯、德國歐德思、瑞士飛速集團等,掌握了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資源,建立起“單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的氫燃料商用車完整產業鏈。
“目前,我們的新能源產品已經涵蓋四大板塊,涉及部件、系統、總成和整機,廣泛應用在重卡、輕卡、客車、工程機械等領域。”濰柴新能源相關人士介紹說,目前濰柴電池產品共有100余款,電量覆蓋2-1000kWh;濰柴電機產品30余款,廣泛應用于增程混動、DHT、電驅橋產品;控制器產品20余款。
據介紹,濰柴新能源在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三大技術方向已全面布局,借助集團全產業鏈能力,基于終端場景、工況,精準理解細分市場的客戶需求,快速準確響應開發新能源產品。
2025年,濰柴動力電池、電機、控制器等新能源產品推向市場的速度將大大提高。
3月28日,濰柴(煙臺)新能源動力產業園首臺電池產品下線,標志著產業園項目一期正式投產,這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產品生產基地之一。
據介紹,濰柴(煙臺)新能源產業園建設項目,布局50GWh電池PACK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制造基地,其中一期占地249畝,規劃建設4條刀片電池PACK線,具備電池PACK 20GWh/年產能。
濰柴(煙臺)新能源產業園
新模式助推增長
2025年6月30日,山東重工集團黨委提出打造“六個重工”的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打造品牌卓著的國際重工。而在國際化方面,濰柴顯然又是國企出海的佼佼者。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濰柴動力交出了一份歷史最優的盈利數據,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156.91億元,同比增長0.81%;實現歸母凈利潤114.03億元,同比增長26.51%,利潤增速遠超營收增速。
研究這份年報可以發現,濰柴的增長除了“動力總成、整車整機及關鍵零部件”這一核心業務板塊保持強勢外,從事農業裝備業務的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實現營業收入173.9億元,同比增長18.4%,實現凈利潤8.9億元,同比增長15.8%;海外控股子公司德國凱傲集團實現收入115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實現凈利潤3.7億歐元,同比增長17.5%。
而分地區來看,濰柴動力2024年國外收入為1197.74億元,占營收比例的55.53%。
這代表著濰柴從十幾年前開啟海外并購開始,其發展已從內生增長為主變為“內生與并購”兩條腿走路,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從2009年以來,濰柴集團先后把法國博杜安、意大利法拉帝、德國凱傲和德國液壓傳動、美國德馬泰克、PSI等10多家全球高科技企業納入濰柴大家庭,補齊了我國在大缸徑高功率密度發動機、高端液壓、CVT動力總成、燃料電池等領域的技術短板;又逆向整合陜汽重卡、雷沃農業裝備、雷沃工程機械等產業資源,構建起了全球絕無僅有的同心輻射產業生態圈。
截至目前,濰柴擁有海內外上市公司7家、股票10只,全球員工10萬人,年營業總收入超過3000億元,主營業務涵蓋動力系統、商用車、農業裝備、工程機械、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裝備等六大業務板塊,分子公司遍及歐洲、北美、亞洲等地區;從產品看,重型發動機、重型變速器銷量全球第一,工業叉車、豪華游艇全球領先,農業裝備銷量中國第一,重型卡車中國領先。
難能可貴的是,濰柴所有的并購和擴張,都堅持非主營業務不做、低附加值產品不做、重復性規模擴張不做的原則,從而實現了企業的穩健增長。
這樣的濰柴,未來值得期待。
濰柴工業園一角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段海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