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聯合發布《關于印發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實施細則的通知》(下稱《實施細則》)。7月11日,山東省能源局發布了關于《實施細則》的政策解讀。
《實施細則》提出就地就近消納、綠電交易、虛擬電廠、分布式自發自用4類一體化試點新模式,明確了試點的實施條件、運行管理和申報流程,為項目落地提供政策依據。
就地就近消納模式。適用于周邊新能源資源條件較好、對綠電直連有明確要求的出口型企業。聚焦“增量綠電優先、出口產品優先”原則,重點發展每年不低于2億千瓦時綠電消納能力且新能源電量消納占比不低于整體用電量50%的項目。在實施條件上,一體化項目應為增量負荷,電源、儲能與負荷由同一主體投資建設,直連供電線路原則上由電網企業建設運營,項目投產后實現自發自用為主、余電上網為輔。
綠電交易模式。對周邊新能源資源不足、有較強綠電使用需求的項目,可突破市域限制,與其他新能源項目簽訂中長期合同,通過綠色電力交易鎖定綠電使用規模。此類項目新能源電量規模和比例不作限制,用電負荷可以是增量負荷。
虛擬電廠模式。依托存量未納入調度管理范圍的分布式電源、用戶側或分布式儲能、可調節負荷等各類資源,聚合后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通過源網荷儲靈活互動,提升調節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
分布式自發自用模式。對配電網接入承載能力不足、分布式新能源可開發容量受限的區域,支持企業采用分布式新能源自發自用模式。企業通過靈活調節生產負荷、配建一定規模儲能設施,增加新能源大發時段用電負荷,提升電網臺區內部消納能力,實現分布式新能源全部就地消納,不向公用電網反送電。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