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港口渤海灣港首船預焙陽極在濰坊港區順利完成裝船作業并駛往東南亞,標志著渤海灣港腹地石油焦產業鏈國際市場新通道開通。

預焙陽極是一種碳質電極,主要用于電解鋁生產,是石油焦高附加值產品之一,前期均通過省外通道發運。為精準培育預焙陽極的省內發運通道,今年以來,渤海灣港依托新時代“下南洋”件雜貨供應鏈服務體系,持續優化項目的核心環節,精心編織東南亞市場的物流網絡,并密切關注國內外市場動向與政策變化,精確掌握東南亞電解鋁產能需求。
預焙陽極貨物具有貨值高、易破損、懼潮濕等顯著特性,對港口作業環節提出嚴峻挑戰。為確保貨物交付質量,有關單位通過多次方案論證、實地測試及工藝優化,創新性制定了“30噸/車配載+可調試框架2吊/車”的轉運工藝方案,確保貨物完好率的同時,提升作業效率;在裝船作業環節采用“暗艙碼噸袋+名堂落陽極”的混合裝載模式,并實施分層防傾倒工藝,有效解決船舶暗艙倉容大、陽極塊操作難度高的技術瓶頸,優化艙位資源配置,實現“零破損”。
“隨著‘濰坊—東南亞’外貿件雜貨班輪精品航線的優勢日益凸顯,我們積極聯動上下游客戶和航運、物流等要素,成功開辟預焙陽極外貿出口新渠道,實現石油焦原料進口與產品出口的良性循環,讓‘山東貨山東出’,推動港口貨源結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品質跨越。”渤海灣港市場營銷中心業務經理張瓊磊介紹。
預焙陽極的成功發運,是渤海灣港將傳統散貨業務向全流程定制化服務的轉型升級的縮影,不僅為石油焦產業鏈開通全新的物流通道,更推動中國制造高附加值產品向全球產業鏈高端躍進,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貢獻力量。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初磊 通訊員 任科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