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沙江創業投資管理公司披露的投資組合文件顯示,小紅書的估值在3個月內上漲了19%,達到310億美元。據了解,小紅書在該基金資產中占比高達92%,較上一季度進一步上升。
另據媒體報道,小紅書有望在2025年實現利潤增長兩倍,達到30億美元,并在商業化領域取得較大進展,上市步伐漸近。
隨著估值持續攀升,業界普遍認為,小紅書的IPO已進入沖刺階段。

波瀾不斷的IPO之路
小紅書的IPO之路一直被密切關注。
早在2018年,小紅書創始人瞿芳就曾公開表示,公司有可能在未來2到3年內完成IPO,這一宣言拉開了小紅書上市預期的序幕。此后,市場上關于小紅書IPO的傳聞不絕于耳。
2021年2月,前花旗集團TMT投資銀行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楊若宣布加入小紅書,并擔任CFO一職。楊若在科技行業上市及并購領域經驗豐富,曾參與眾多知名企業的上市項目,他的加入被視為小紅書加速上市進程的重要信號。然而,2022年9月,楊若因家庭原因離職,加盟復星集團,這一變動使得小紅書的上市計劃撲朔迷離。
2023年,小紅書的上市傳聞再度升溫。當年4月,先是有報道稱其已秘密在美國證監會(SEC)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年中在美國掛牌上市,預期募資5億至10億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為聯合承銷商。但在當年7月,小紅書被曝暫停赴美上市計劃,市場猜測這或與美國加大對海外上市企業數據監管有關。赴美受挫后,同年12月,又有消息稱小紅書或最快于2024年下半年啟動赴港IPO,不過小紅書迅速否認了這一傳聞。
2024年,小紅書的上市進程仍在持續推進。盡管公司多次否認短期內的上市計劃,但市場對其上市的預期卻從未消退。當年7月,小紅書以出售老股的形式,向現有和新投資者出售股份。這一舉措亦被部分市場人士視為上市前的重要準備動作。
今年6月,香港投資推廣署宣布小紅書正式在香港開設辦公室。有業界人士預測,小紅書可能會在今年啟動首次公開募股,但具體的時間將取決于市場狀況。
外界對小紅書上市一直眾說紛紜,然而,截至目前,小紅書始終未正式宣布具體的IPO計劃。
投資者陣容豪華
小紅書的股東名冊,堪稱中國互聯網領域最豪華的投資者陣容之一。
自2013年成立以來,小紅書先后獲得了多輪融資。早期階段,真格基金、金沙江創投等機構便敏銳地捕捉到了小紅書的潛力,參與了其天使輪、A輪和B輪融資,為小紅書的起步提供了關鍵的資金支持。
隨著小紅書業務模式的逐漸成熟和用戶規模的增長,紀源資本、騰訊投資、阿里巴巴等行業巨頭也紛紛加入投資者行列。2018年6月,阿里巴巴領投小紅書的D輪融資,融資規模高達3億美元,這一投資不僅為小紅書帶來了充足的資金,更彰顯了行業對其商業模式的高度認可。
2021年11月,淡馬錫和騰訊對小紅書進行領投,阿里巴巴、天圖投資、元生資本等老股東跟投,該輪融資后,小紅書的估值達到200億美元(約人民幣142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此后,小紅書的估值在市場波動中有所回調,但在2023年扭虧為盈后,其估值又重新回升。
2024年7月的老股轉讓交易中,小紅書的股東名冊繼續加厚。新入局者包括俄羅斯投資機構DST Global、高瓴資本、博裕資本和中信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同時原股東紅杉資本進一步增資,這些機構均為業內頂尖的資本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和阿里這兩大巨頭罕見地同時出現在小紅書的股東名單中。
騰訊于2016年領投小紅書,在2018年的D輪融資繼續加碼,2020年6月,騰訊以5.5億美元投資成為小紅書最大的機構股東,持股比例為8.7%。而阿里巴巴在2018年6月領投小紅書的D輪融資,融資規模高達3億美元。
通常情況下,騰訊和阿里會避免投資同一家公司,但小紅書的內容生態和電商潛力讓兩大巨頭都選擇了破例——小紅書強大的社交屬性和內容生成能力,與騰訊的社交基因高度契合;盡管小紅書自營電商業務發展并非一帆風順,但其“種草”屬性對淘寶天貓的導流效果顯著,這種電商轉化潛力,也贏得了阿里的青睞。
在資本市場中,小紅書展現出強大的吸引力。投資方的持續認可與支持,無疑為小紅書的IPO之路增添了信心。
但公開市場的考驗,遠比私募市場更為嚴峻和透明。小紅書需要向投資者證明的,不僅僅是用戶增長和社區活躍度的故事,更是一個清晰、可持續且能規模化的盈利路徑。
電商領域動作頻頻
從2014年試水跨境電商,到2019年推出品牌號,再到2021年“切斷外鏈”,小紅書始終在嘗試如何在不破壞社區氛圍的情況下,提升商業變現的效率。2024年7月,小紅書提出“生活方式電商”概念,進一步明確了其在電商領域的戰略方向。
今年以來,小紅書全面提速電商布局。
8月12日,小紅書宣布成立“大商業板塊”,意圖整合商業化和電商團隊。新部門由COO(首席運營官)柯南擔任總負責人,與CMO(市場營銷總監)之恒共同組建新領導班子。一位接近小紅書的投資人認為,“此舉可能是為IPO前優化財務模型。”
“大商業板塊”成立后,8月26日,小紅書迅速推出首個動作,發布“百萬免傭計劃”: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間,同一商家前100萬元支付交易額免除傭金,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這一政策將大幅降低中小商家的入局門檻,并有效緩解商家的經營壓力,為小紅書進一步豐富平臺商品生態提供了有力支撐。
8月末,小紅書又迎來重大更新:“市集”入口正式躋身App底部導航欄一級位置,與“首頁”相鄰。此舉打破了其電商功能此前依托內容“種草”的隱藏式布局,借助一級入口的流量優勢,為年輕用戶提供更固定的購物場域,助力提升站內成交效率。

與此同時,平臺近期又開始內測新型團購權益卡——“小紅卡”,為用戶提供到店消費折扣,試圖在競爭激烈的團購領域分一杯羹。憑借多年來沉淀的大量真實點評筆記,小紅書在構建量化評價體系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與其他平臺相比,小紅書培育自己的“大眾點評”具備更好的基礎條件,且平臺推動這一業務發展的動力也十分強勁。
小紅書的商業化能力不斷提高,也拉高了市場的對其估值——近日,金沙江創業投資管理公司對小紅書的估值達到了310億美元。有投資界人士分析,高估值的背后,是投資者對小紅書電商化能力的認可,但也提前透支了未來的增長預期。這意味著,小紅書接下來的每一步都需要走得更加精準和穩健。
小紅書的故事,始于“種草”,但其最終的豐收,取決于它能否真正深耕這片沃土,將無限的流量潛力,轉化為堅實的商業果實。對此,資本市場正拭目以待。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