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之際,阿里旗下高德地圖正式推出全球首個基于用戶行為產生的榜單——高德掃街榜,同時啟動“煙火好店支持計劃”,發放超10億元補貼,鼓勵用戶到店消費。
“掃街榜”一經上線,便引發行業震動。根據數據分析機構QuestMobile監測,高德掃街榜上線首日,用戶訪問量便突破4000萬人次,單日即躍居為國內規模最大的美食類榜單。
從導航工具到出行平臺,再到如今大舉進軍本地生活,高德地圖的戰略轉型路徑清晰可循,這背后是其獨有的底氣——手握海量實時數據,背靠阿里系業務協同。對高德而言,“掃街榜”并非隱秘的戰術試探,而是一場光明正大的戰略“陽謀”——高德地圖正憑借沉淀多年的時空數據優勢,強勢切入本地生活賽道,成為阿里生態協同中一枚蓄勢已久的戰略活棋。

為何“掃街”的是高德
高德地圖最初以專業導航工具切入市場,憑借精準的地圖與導航服務積累了早期用戶。
2013年,高德地圖做出關鍵戰略轉向:主動放棄每年數億元的授權收入,宣布導航業務永久免費。這一戰略以犧牲短期收入為代價,換來了用戶規模的爆炸式增長:在6個月內實現用戶量躍升十倍。同年,阿里巴巴戰略注資,獲得其28%的股份。
次年,阿里巴巴以11億美元完成對高德地圖的全資收購,標志著這家地圖服務商正式融入阿里生態體系。隨后,高德地圖正式接入支付寶,完成了“地圖+支付”閉環,為推進本地生活服務奠定了基礎。
被收購后,高德地圖開啟了“地圖+生活服務”戰略轉型。2021年7月,高德地圖整合高德打車、實時公交、景區門票等服務,將品牌升級為“出門好生活開放服務平臺”。這一時期,高德地圖憑借免費策略成功擊敗競爭對手,確立了在地圖市場的主導地位。
盡管此時的高德地圖用戶基數龐大,但其發展已逐漸觸及純工具類應用的天花板——使用頻次低、停留時間短、變現能力有限等問題漸顯,高德地圖開始探索從“工具”向“平臺”的轉型之路。
在阿里巴巴2022財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表示,“高德從地圖服務起始,逐步演變為消費者找尋目的地周邊服務的入口。”這句話清晰勾勒出高德地圖的戰略方向——利用其在地理位置服務方面的優勢,將用戶引導至具體的消費場景。
如今的高德地圖,已經具備了承接到店業務的基礎。根據阿里今年年初發布的財報,高德地圖在2025財年第三季度取得較大突破,首次實現盈利。9月10日,在“掃街榜”的發布會上,高德地圖首次披露,目前平臺已覆蓋全國超700萬個餐廳點位,每天有1.2億次生活服務相關搜索,導航前往1300萬個生活服務目的地。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本地生活市場規模預計達35.3萬億元,線上滲透率突破30%。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手握1.7億日活用戶和8.9億月活用戶的高德地圖顯然不可能無動于衷,阿里亦不會浪費這顆關鍵棋子。
提供數據變現新思路
當別人還在苦心“種草”,高德地圖已然開始精準“收割”。
作為國內領先的數字地圖與導航服務提供商,高德地圖每日處理的用戶數據規模堪稱海量。這些數據,往往隱藏著用戶豐富的消費意圖和場景偏好。“掃街榜”的推出,正是高德地圖將這些數據商業化變現的大膽嘗試。
“掃街榜”的創新之處在于,它可以精準捕捉用戶在特定場景下的需求特征——基于當前位置、實時熱度與即時可達性進行推薦。不同于傳統平臺需借助內容創作和用戶評價逐步引導消費決策,高德地圖直接截流了消費決策的最終環節——當用戶已經在外出狀態并產生消費需求時,為其提供最直接的決策參考。

高德地圖方面介紹,為了確保商家綜合評分的真實性,平臺將導航、搜索、到店、收藏等真實行為數據納入評分體系,并結合復購率、專程前往、人群寬度等因子,通過AI模型驅動計算得出分數,作為排名依據。同時,經用戶授權后,芝麻信用將作為用戶評價分的重要校準因子,影響商家的綜合評分。高德地圖CEO郭寧強調,真實是榜單的核心生命力,“掃街榜”的核心目標就是真實反映用戶的選擇,高德掃街榜永不商業化。
為配合“掃街榜”的上線,高德地圖同步啟動了“煙火好店支持計劃”,通過發放超10億元補貼等措施,鼓勵用戶到店消費,希望每天能為線下餐飲及其他服務業多帶去1000萬客流。其中,出行補貼方面,針對出發地或目的地是線下商家的用戶,平臺會發放包含公交地鐵補貼、打車券、加油券等在內的出行補貼券包;交易補貼方面,平臺將發放9.5億元消費券,用于到店優惠券、招牌菜折扣等。
與此同時,高德掃街榜發布首份“煙火小店榜”,首批上榜的2962家煙火小店覆蓋全國61個城市,其中有幾代人傳承的深巷老店,有家庭式經營的夫妻暖心小店,也有不靠流量只靠口碑的好店。高德地圖將通過首頁AI推薦、搜索熱詞推送、導航語音播報等方式,每天為優質煙火小店提供5000萬流量的精準曝光,并投入3000萬元激勵行業達人創作推廣內容。
高德地圖方面介紹,打開“掃街榜”,用戶會看到對應不同類型行為的排行榜,有體現遠距離專程前往的“輪胎磨損榜”,有體現多次前往的“回頭客榜”,還有本地人愛去、城市特色體驗、高分煙火小店等多類排名,每個分類都會根據動態數據每日更新。
“高德的最大優勢是它的被動使用場景。”一位互聯網分析師表示,“用戶打開大眾點評是主動尋找服務,而使用高德地圖可能是為了導航,順便發現服務。這種被動推薦模式如果能夠成功,將大大降低用戶決策成本,提高交易轉化率。”
根據數據分析機構QuestMobile監測,高德掃街榜上線首日,用戶訪問量便突破4000萬人次,而國內最大的消費點評平臺大眾點評,今年8月的日均活躍用戶規模為3260.57萬。這意味著一天之內,高德掃街榜在用戶數上完成超越,成為國內最大的美食榜。
目前,高德掃街榜已覆蓋全國超300個城市的160萬個線下服務商家,包括超87萬家餐廳、23萬家酒店以及近5萬個景區。未來,隨著數據的不斷積累以及算法的持續優化,“掃街榜”有望進一步挖掘數據潛力,為用戶和商家創造更多價值,同時也為高德地圖的商業化探索開辟新的道路。
阿里生態協同再升級
“掃街榜”不僅是高德地圖的產品創新,更是阿里巴巴整體戰略的重要落子。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阿里選擇高德地圖作為發展到店業務的入口,在早年收購時就有布局——高德地圖擁有龐大用戶基礎和高頻的使用場景,能為到店服務提供精準的流量導入。“長遠來看,高德地圖巨大的用戶數據和流量有望為阿里本地生活業務提供堅實支撐。”張毅表示。
這場關乎本地生活市場的“陽謀”,其真正圖景遠不止于高德地圖自身,它更是阿里生態一次深刻的協同進化:高德地圖在前端精準鎖定目標,餓了么實現從發現到交易的服務閉環,支付寶保障用戶完成全流程消費,阿里云則在底層提供算力支撐——這是一場環環相扣、彼此賦能的多重協同。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高德地圖的升級,反映了阿里巴巴應對市場競爭的策略調整——面對美團在傳統到店業務上的優勢以及抖音在內容引流方面的創新,阿里選擇通過高德地圖這個差異化入口切入市場,避免正面交鋒的同時,也開辟了新的戰場。
高德掃街榜產品經理李剛稱,高德掃街榜未來會作為一項基礎能力開放給所有合作伙伴,目前該榜單已接入飛豬,幫助飛豬用戶根據其榜單選擇酒店。這也意味著,餓了么、淘寶閃購等阿里系本地生活相關業務,均有望接入“掃街榜”體系——未來它們可依托該榜單的場景優勢與用戶決策價值,成為用戶制定本地生活消費計劃時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能借助榜單流量,進一步強化自身作為本地生活服務入口的功能定位。
正如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坦森所指出的,真正的顛覆性創新往往來自邊緣地帶。高德地圖作為地圖服務商切入本地生活領域,正是這種創新模式的體現。然而“掃街榜”最終能否成功,還是要取決于能其否持續為用戶和商家創造獨特價值,畢竟在本地生活服務這個萬億級賽道上,競爭才剛剛進入下半場。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