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現場 新華社發
近年來,全球國際貿易格局深刻調整,貨物貿易受多重因素影響增長承壓,而服務貿易憑借其高附加值、強創新性的特質,呈現出高速發展的良好態勢,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發展活力。2024年,全球服務貿易增速達到7%,是貨物貿易增速的3倍以上。相關預測顯示,到2040年,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占比將從當前的22%提升至33%以上,服務貿易正逐步成為全球貿易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在此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前景廣闊,戰略地位持續提升。從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到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再到常態化舉辦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重大平臺活動,我國不斷深化服務貿易領域改革,穩步提高服務貿易開放水平。2024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7.5萬億元,同比增長14.4%,增速較貨物貿易高出9.4個百分點,為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山東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優勢與現存短板
作為我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服務貿易發展具備堅實基礎與顯著優勢。近年來,山東服務貿易總量穩步擴大,發展勢頭持續向好。2024年,山東省服務進出口額達3677億元,同比增長18.5%,大幅高于同期貨物貿易2.8%的增速;全省服務貿易企業數量突破14000家,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在平臺建設方面,濟南、青島、威海三市成功獲批國家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濟南、青島、煙臺三市躋身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為山東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構建了堅實的支撐體系。
與此同時,山東服務貿易發展仍存在短板亟待補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體量規模偏小,與貿易大省地位不匹配。長期以來,山東服務進出口規模位居全國第6位,占全國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穩定在5%左右,而其貨物貿易占全國比重接近8%,服務貿易發展速度與山東作為外貿大省的整體地位不相適配,存在明顯的“貨物貿易強、服務貿易弱”的不均衡現象。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偏重,新興領域發展滯后。從貿易結構來看,山東服務貿易高度依賴傳統領域,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和加工服務的進出口額合計占全省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接近六成;而金融服務、文化動漫、電子競技、體育娛樂等附加值高、成長性強的新興服務貿易產業,目前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合計占比不足1%,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

二、山東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關鍵舉措
服務貿易已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是山東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培育外貿發展新動能、實現外貿結構優化的必然選擇。未來,山東需聚焦產業基礎、市場主體、數字化賦能等領域持續發力,以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推動外貿穩增長、提質量。
(一)深化試點平臺建設,夯實產業發展根基
全面深化濟南、青島、威海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的廣度與深度。依托齊魯軟件園、青島軟件園、青島國際創新園等國家和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聚焦信息技術研發、海洋信息化服務、醫療信息化服務、數字內容服務等新興服務領域,加大政策扶持與資源投入力度,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服務貿易產業體系,為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筑牢產業基礎。
(二)培育優質市場主體,增強核心競爭能力
加快培育壯大服務貿易市場主體,一方面,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服務貿易自主品牌;另一方面,積極推動制造業企業向服務化轉型,引導企業設立以研發設計、應用測試、運維服務等功能為主的專業服務部門,實現從“制造型企業”向“制造+服務型企業”的轉變。通過政策引導與市場激勵,培育一批在行業內具有引領力、在國際市場具備核心競爭力的領軍型服務企業,帶動全省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提升。
(三)強化數字化賦能,探索業態模式創新
以數字化轉型為抓手,推動服務貿易提質增效。在傳統服務領域,深化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運輸、加工、維修、建筑等行業的融合應用,優化服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在新興領域,積極開展數據要素跨境流動試點,大力發展數據采集、數據標注等數據服務產業,探索以高端服務為先導的“數字+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同時,支持濟南、青島等重點城市定向引進頭部數字貿易平臺,打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引領全省數字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
(山東省商務發展研究院對外開放研究所負責人 趙延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