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中國游戲行業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政策支持、用戶需求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賦能,共同推動板塊進入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一些A股與港股市場的游戲公司在資本市場上演“業績逆襲”。
業績復蘇顯著,龍頭表現穩健
回顧上半年財報,最直觀的信號就是一些企業盈利能力的回升。部分企業扭虧為盈,頭部廠商則繼續拉開差距,穩固自身的行業地位。
騰訊控股(00700.HK)游戲業務今年上半年總收入達1187億元。其中,第二季度本土市場收入404億元,同比增長17%,新游《三角洲行動》以及“長青產品”《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無畏契約》等持續貢獻業績。國際市場收入188億元,同比增長35%。
網易-S(09999.HK)同樣延續了增長態勢。第二季度游戲及相關增值服務收入228億元,同比增長13.7%,占公司總營收的八成以上。《第五人格》《燕云十六聲》《漫威爭鋒》等產品共同撐起業績基本盤。
在A股市場,ST華通(002602.SZ)表現格外搶眼。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72億元,同比增長85.5%;凈利潤26.56億元,同比增長129.33%。其中,互聯網游戲業務收入達164.33億元,同比增長93.06%,體現強勁增長,尤其是出海游戲優勢擴大。
中型廠商迎來“反轉時刻”
部分中型廠商的財報則迎來反彈,扭虧為盈成關鍵詞。
完美世界(002624.SZ)2025年上半年營收36.91億元,同比增長33.74%;歸母凈利潤5.03億元,擺脫此前的虧損陰影!墩D仙世界》的上線以及電競業務的增長等成為關鍵推手。
冰川網絡(300533.SZ)同樣上演業績“逆襲”,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57億元,同比增長4.21%;歸母凈利潤達3.36億元,同比大漲165.19%。去年同期,這家公司是A股虧損最多的游戲公司之一,當時凈虧損達5.15億元,今年實現反轉,主要因調整投放策略等原因。
天娛數科(002354.SZ)也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9.88億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凈利潤2362萬元,同比增長453.67%,扭虧為盈。
此外,巨人網絡(002558.SZ)、吉比特(603444.SH)等中堅力量也保持穩健增長。
巨人網絡上半年營收16.62億元,同比增長16.47%;凈利潤7.77億元,同比增長8.27%,新游《超自然行動組》上線表現不俗,“征途”系列依舊源貢獻增長。
吉比特上半年營收25.18億元,同比增長28.49%;凈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24.5%,營業收入主要來自《問道手游》《問劍長生(大陸版)》《杖劍傳說(大陸版)》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企業也開始展現出“轉型紅利”。
浙數文化(600633.SH)今年上半年雖營收僅小幅增長0.09%,達到14.14億元,但凈利潤卻同比大漲156.26%至3.77億元。
背靠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數文化在數字文化板塊中,正通過邊鋒網絡強化游戲布局,其中,邊鋒摜蛋APP日活用戶數突破百萬。
政策與市場共振,行業風暴來襲?
業績的改善是行業回溫的一個縮影。政策面與市場端的共振,讓游戲產業的“熱度”不斷升溫。
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的8月游戲版號審批結果顯示,共173款游戲獲批,包括166款國產網絡游戲和7款進口網絡游戲,單月總量刷新年內新高。
今年5月,廣東印發了《關于推動廣東網絡游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廣州、深圳網絡游戲產業“雙核”作用,帶動提升全省游戲產業創新能力與國際競爭力。6月,浙江發布《關于支持游戲出海的若干措施》,全面覆蓋游戲出海產業、平臺、生態等領域。
需求端同樣不容忽視。年輕用戶群體依然穩定,而隨著線上娛樂形式的多元化,游戲的互動性和沉浸感優勢更加凸顯。用戶粘性上升,平均時長與付費意愿同步走高。
從產業趨勢來看,頭部廠商正不斷加碼“出海戰略”,尋求國際市場第二增長曲線;而“長青游戲”則憑借穩定現金流,成為企業延續盈利的重要支撐。
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數據,2025年上半年中國游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1680億元,同比增長14.08%;用戶規模達6.79億人,同比增長0.72%,均創下歷史新高。
該協會發布的報告認為,中國游戲產業保持高增長,得益于五大因素: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科技創新與智能化升級;產業規模持續增長;跨界賦能激活消費潛力;人才培養與科研生態持續優化。展望下半年,仍有不少重量級新品將推出,市場有望延續增勢。
這一次,游戲行業的風,或許真的來了?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