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生只送一人”等為賣點的鉆石龍頭迪阿股份(301177.SZ)日前發布2025年中報,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86億元,同比增長0.97%;實現歸母凈利潤7600萬元,同比增長131.61%。
值得注意的是,迪阿股份上半年的凈利潤已超去年全年,在中報公布后的第一個交易日(8月29日),其股價“20cm”漲停。
上市后長期“破發”
迪阿股份成立于2010年,2021年12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迪阿股份發行價為116.88 元 / 股,首發市盈率高達86.5倍。上市首日,其股價盤中創下180元的高點,此后就開啟了下跌行情,并長期處于破發狀態。截至9月16日收盤,其股價為36.45元/股,破發幅度為68.81%。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迪阿股份發行價這么高,嚴重破發,造成中小股東嚴重損失,請給予賠償損失和責任。”
對此,迪阿股份方面表示:“二級市場股價走勢除了與公司基本面相關以外,還受宏觀經濟、行業環境及投資者偏好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在當前復雜形勢下,公司內部會持續努力做好主營業務經營,加強成本費用管控。還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看待股價波動。”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迪阿股份營收、凈利最高點出現在2021年。上市前(2020至2021年),該公司的營收分別為24.64億元、46.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8.06%、87.57%;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63億元、13.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3.44%、131.09%。
此后三年(2022年至2024年),迪阿股份營收、凈利均同比下降。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6.82億元、21.8億元、14.8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0.36%、40.78%、32.01%;歸母凈利潤7.29億元、6895.76萬元、5302.95萬元,同比分別下降43.98%、90.54%、23.1%。

2023年可謂是迪阿股份的“至暗時刻”,彼時其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超9成,直接跌出“億元規模”。該公司在2023年報中表示:“行業周期性調整疊加了品牌不實的虛假負面信息影響,公司業績承壓。”
上半年公司業績改善
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業績改善,迪阿股份在半年報中表示:“營業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前期渠道優化及門店精細化運營的成效逐漸釋放,報告期內單店收入達178.71萬元,同比增長26.89%。”

迪阿股份工作人員向經濟導報記者表示,從2023年起,迪阿股份圍繞“渠道勢能升級”及“門店效益提升”兩大核心目標,全面推進渠道空間形象升級、商品模型和服務體驗。
在一二線城市持續推進門店優化策略,聚焦頭部商場,同時關閉一些低效能且與品牌調性不符的門店,把資源配置集中到頭部渠道;在三四五線城市進行盤點和校準,基于人口、購買力等指標梳理出城市機會。通過積極打磨適用于低線城市的“人、貨、場”模型,提高單店運營效率和市場覆蓋率。
從業務模式分類來看,迪阿股份線上自營實現營業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61.68%,營收占比從11.6%提升至18.57%;線下直營實現營業收入5.64億元,同比下降9.49%;線下聯營實現營業收入6241.55萬元,同比下降0.38%;其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60.24萬元,同比增長482.69%,主要系報告期內對原材料的處置增加,提高了在庫庫存的使用效率。
經濟導報記者獲悉,迪阿股份主要通過自建銷售平臺(公司官網)及第三方銷售平臺(天貓、京東等)開展線上銷售業務。其中,該公司自建銷售平臺實現營收4738.47萬元,同比增長259.53%,主要得益于海外業務的積極拓展;第三方銷售平臺實現營收9859.08萬元,同比增長27.86%,主要得益于運營優化及得物、抖音等新渠道的開拓。
毛利率方面,今年上半年,迪阿股份綜合毛利率為65.19%,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核心業務綜合毛利率同比提升,線上自營、線下直營、線下聯營毛利率分別提升2.34%、1.54%、0.33%,主要得益于產品銷售結構優化帶動毛利提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半年業績改善的同時,迪阿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42億元,同比下降-175.54%,主要系報告期采購額增加及大額黃金租賃業務到期歸還。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賈義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