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躍升175位,兩家新秀上榜!從500強榜單看山東經濟新“牌面”
9月15日,備受矚目的“2025中國企業500強”榜單揭曉。
2025中國企業500強的入圍門檻實現23連升,達479.60億元,較上年提高5.79億元。其中,山東有52家企業上榜,共實現營業收入69041.10億元,18家企業營收過千億元。
從全國范圍來看,北京、浙江、廣東強勢領跑,上榜企業分別為79、56、54家。而山東則以52家的數量位居第四。雖然總數較去年微減3家,但其內部的結構與活力更值得關注。
省內地區分布來看,東營以13家企業的優勢穩居省內第一,濟南則以10家緊隨其后;其余地市中,濰坊上榜企業6家,青島和煙臺上榜企業各5家,濱州上榜4家,濟寧上榜3家,淄博上榜2家;而日照、臨沂、菏澤、泰安等地也均有龍頭企業上榜。

新秀+新“升”,這些山東企業嶄露頭角
透過榜單看變化,能看出哪些門道?
一方面,是新力量的登場。
本次榜單中,山東迎來兩家新秀:山東中礦集團有限公司和道恩集團有限公司。

其中,道恩集團作為新材料領域的佼佼者,其上榜本身就是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有力注解。集團依托產業園,堅持恢復自然生態與建立產業生態“兩個生態”融合發展,其旗下的道恩鈦業、道恩股份先后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實現了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的共贏。
與道恩集團類似,山東中礦集團的上榜同樣體現了傳統產業的綠色突圍。其研發的難處理金礦雙循環熔煉提金新工藝,不僅破解了復雜金精礦的處置難題,實現金、銀、銅等多元素綜合回收,更做到了工藝用水循環利用、廢氣達標排放,將尾礦“吃干榨凈”,是循環經濟的生動實踐。
兩家新秀上榜,清晰地反映出市場對產業發展方向的選擇:擁抱綠色、創新驅動的新興力量正破繭而出,嶄露頭角。
另一方面,排位變化也體現出新舊動能轉換的內在活力。
山東招金集團有限公司從446位躍升至271位,成為本年度山東企業中最大的“黑馬”。緊隨其后的是弘潤石化(濰坊)有限責任公司,從271位躍升至184位,上升87位;勝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升55位;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上升50位;浪潮集團有限公司上升47位。此外,山東黃金集團(上升27位)、山東省港口集團(上升25位)、中國重汽(上升17位)等行業龍頭也實現了排名的顯著提升。

躍升密碼:綠色轉型+數字賦能成核心引擎
觀察那些排名大幅躍升的企業,可以找到規律:它們不再依賴傳統的規模擴張,而是將綠色化轉型和數字化賦能作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引擎,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搶占了先機。

山東招金集團
本年度“黑馬”山東招金集團,給出了傳統產業升級的答案。
其175位的躍升,動力不僅來自黃金本身,更源于向高附加值工業用金領域的轉型。通過攻克“圓柱形貴金屬濺射靶材”等國產化難題,招金成功切入高技術制造業的核心材料供應,實現了從“賣黃金”到“賣黃金技術”的跨越。這種轉型的底氣,來自于深厚的技術積淀——手握上百項專利、榮獲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主導和參與起草近30項國際國內標準。這生動詮釋了傳統優勢產業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找到全新的增長曲線。

弘潤石化
上升87個位次的弘潤石化,則提供了傳統產業“減油增化”的范例。
在全行業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弘潤石化新上總投資179億元的項目,布局精細化工與新材料項目,在2024年突破千億產值。其成功秘訣在于擺脫同質化競爭,在高端潤滑油、食品級白油等領域填補國內空白、實現國產替代,同時能耗水平相較全國同類企業降低47%。這正是山東化工大省“騰籠換鳥”的縮影。
同樣,山東黃金集團的躍升,也得益于其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統籌推進光伏發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新材料巨頭萬華化學的穩步攀升,則與新能源汽車、風電等綠色產業的旺盛需求密不可分……這些企業的實踐證明,綠色發展不是成本與負擔,而是通向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而排名上升47位的浪潮集團,則是山東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勇立潮頭的旗手。從“互聯網+”時代的服務器巨頭,到“人工智能+”時代的核心賦能者,浪潮憑借其全球第一的AI服務器市場占有率和創新的AI工廠模式,為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強大的算力底座和解決方案,打通了技術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上半年,山東人工智能產業產值已突破650億元,浪潮無疑是其中的領軍力量。
與此同時,家電巨擘海爾集團持續通過物聯網生態轉型,從傳統制造商向數字化生態服務商的身份蝶變,其排名的穩步上升(7位),再次印證了數字化是傳統產業煥發新生的關鍵所在。

生態共贏:魯企前10名多為產業“鏈主”
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已不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單打獨斗”,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生態圈與生態圈之間的“團體賽”。
榜單中的山東企業,位列前10位的是山東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公司、濰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高速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南山集團有限公司。這些企業大多是其所在產業的“鏈主”,其發展態勢往往能帶動整個鏈條的躍升。這些表現突出的山東企業,正是山東發力培育現代化產業集群,強化產業鏈“鏈主”引領作用的生動縮影。
作為山東汽車產業鏈的“鏈主”,中國重汽的表現極具代表性。面對行業洗牌,中國重汽不僅自身加速向新能源轉型,其新能源重卡銷量實現近三倍的爆發式增長,更通過向上整合核心零部件,向下拉動配套企業,構建起一個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系統。增長背后,是一個龐大生態系統的集體爆發。

魏橋創業集團
魏橋創業集團的探索則更為徹底。這家以紡織和鋁業聞名的傳統巨頭,憑借其在全球領先的鋁全產業鏈優勢,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打造了從鋁礦開采、原鋁生產、零部件加工,到整車制造,乃至最終拆解回收的完整產業閉環。這種極致的垂直整合能力,為傳統優勢產業開辟新賽道提供了“魏橋方案”。
山東省港口集團自整合以來,排名持續攀升,這正是區域經濟一體化與供應鏈重構趨勢的體現。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和RCEP經貿大通道的重要節點,一體化運營的山東港口,其競爭優勢已經從單純的港口業務,延伸至整個供應鏈的整合服務能力。
榜單的變化清晰地表明,企業競爭力并非一成不變。那些積極擁抱綠色轉型、數字化賦能和生態化協同的山東企業,正在這場深刻的產業變革中脫穎而出。它們不僅構成了山東經濟穩健前行的堅實基礎,也為未來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大眾新聞編輯 呂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