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四年,可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可孚醫療”)再度向著資本市場發起沖擊。
8月29日,可孚醫療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主板上市申請,計劃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這是公司繼2021年10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后,首次向港交所遞表,標志著可孚醫療正式啟動“A+H”雙重上市進程。
時間拉回2024年5月,可孚醫療旗下矯姿品牌“背背佳”憑借明星代言的助力成功翻紅,重新回到消費者視野。同年,該公司的背背佳及其他矯姿帶產品便交出了亮眼的銷售答卷,實現銷售收入5億元。不過,在這股熱銷熱潮之下,“背背佳”主打的“矯正體態”核心功效卻引發爭議,不少消費者對其效果提出質疑,認為該產品屬于“智商稅”。
回溯可孚醫療的發展歷程,它從湖南一家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小型醫療器械貿易公司,逐步成長為如今國內家用醫療器械領域頗具影響力的“隱形冠軍”。那么,在這一跨越式發展背后,可孚醫療究竟手握怎樣的核心底牌?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這家企業所講述的資本故事,又是否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港股上市背后的多重考量
可孚醫療的資本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可孚醫療成立于2009年,總部位于湖南長沙。彼時,醫療器械企業幾乎都在攻克醫院大型設備,而家用醫療器械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創始人張敏瞄定家庭健康消費的缺口,帶著一支不足10人的團隊,從最簡單的體溫計、血壓計等基礎醫療產品做起,硬是在這條當時幾乎無人在意的“偏門野路”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商業帝國。
對電商賽道的押注,再一次證明了張敏的眼光。
2014年,當多數醫療企業還在依賴線下藥店渠道時,張敏帶領可孚醫療率先進軍電商,首年銷售額破千萬元;2015年“雙十一”期間,可孚醫療的血壓計在電商平臺銷量破萬,一舉成為類目銷量冠軍,為品牌全國推廣奠定基礎。自2015年起,公司線上銷售額連續多年穩居行業第一,“可孚”品牌在主流電商平臺醫療器械類目常年位列交易指數榜首。
2021年10月,公司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為國內少數幾家以消費醫療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之一。彼時,可孚醫療的市值一度超過142億元人民幣,成為消費醫療賽道的一匹黑馬。
次年,可孚醫療以1.77億元的戰略性收購,將“背背佳”品牌納入囊中!氨潮臣选币膊回撍,迅速成為可孚醫療康復產品線中當之無愧的“現金奶牛”。
然而,隨著近年來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A股市場對消費類企業的估值邏輯逐漸收緊,尤其是對于可孚醫療這種非藥品類的醫療器械企業而言,其盈利模式的可持續性,以及產品的重復消費屬性,成為了投資者關注的重點。Wind數據顯示,上市初期,可孚醫療的市盈率曾處于30倍以上的較高水平,此后逐步回落,最低觸及24倍左右;其市凈率同樣從上市初的11倍以上震蕩下行,一度降至約1.5倍。
而港股市場近年來逐步回暖,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更多融資機會,尤其在生物科技、醫療健康等領域,更是展現出較強的包容性。此外,相較A股市場,港股的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化——既有來自亞洲的長期機構投資者,也有歐美等地的成熟資本,這或許有助于公司在國際范圍內吸引更廣泛的資金關注。
在A股市場估值承壓、港股市場回暖的大環境下,可孚醫療選擇啟動A+H雙重上市計劃,希望借助港股平臺拓寬融資渠道。
據了解,此次上市由華泰國際與法國巴黎證券聯席保薦,募資將聚焦三大方向:擴充康復輔具與呼吸支持類產品管線、升級738家自有門店組成的零售網絡、加速海外市場滲透。
盤點可孚醫療近年來的業績,盡管其在2023年因渠道擴張出現4.14%的營收下滑,但2024年又迅速回升4.53%,毛利率也從43.28%攀升至51.90%,同比提升8.6個百分點,接近行業頭部水平。2025年以來,其盈利能力仍在優化,二季度毛利率穩定增長至52.80%。這份業績韌性,成為可孚醫療沖擊港股的核心底氣。
“老網紅”背背佳增長效應不復從前
說起可孚醫療,就不得不提及其明星矯姿產品——背背佳。
背背佳是“營銷大師”杜國楹的代表作之一。1997年,杜國楹以5000元的價格買下“矯正坐姿”的專利,并由此創立了“背背佳”品牌。在電視購物的黃金時代,背背佳洗腦式的廣告語反復在各大頻道響起。僅一年時間,背背佳的銷售額就高達4.5億元,年僅25歲的杜國楹借此一舉躋身億萬富翁行列。
然而,隨著電視購物熱潮的消退,背背佳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2005年,杜國楹將背背佳品牌賣給了橡果國際。遺憾的是,橡果國際未能延續其輝煌,背背佳一度銷聲匿跡。2022年4月,可孚醫療收購了背背佳,并實施戰略重新定位,使其成為“體態管理專家”。同時,可孚醫療還請來流量明星白鹿做品牌代言人,并深度融合電商推廣,一番操作之下,背背佳成功翻紅。2024年背背佳單品牌收入突破5億元,證明了這款“國民IP”的長尾價值。

在港股市場,消費健康類企業往往能獲得更高的估值溢價,尤其是在具備較強品牌力和用戶基礎的情況下。因此,背背佳品牌的成功轉型,不僅增強了可孚醫療的市場競爭力,也為港股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消費故事,有望帶動公司在二級市場上的估值提升。
不過,“重生歸來”的背背佳帶來的增長效應不復從前。
2025年上半年,可孚醫療實現營業收入約14.96億元,同比下滑4.03%。其中,康復輔具類產品收入同比下降6.41%,成為公司唯一出現負增長的業務板塊。與此同時,銷售費用上漲至4.8億元,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約9.51%,整體盈利承壓。
從二十年前以“預防駝背”切入市場,到如今聚焦“改善體態”升級定位,背背佳的核心客群始終錨定著成長中的80后、90后——從童年時家長為其選購的“矯正工具”,到成年后自主選擇的“體態管理產品”,品牌伴隨兩代人完成了用戶生命周期的深度綁定。
爭議從未停歇
然而,與品牌長青形成反差的是,圍繞背背佳產品的爭議從未停歇。在黑貓投訴、企查查投訴平臺等渠道,“佩戴后未見明顯矯正效果”的反饋長期占據投訴主流,部分用戶更提及“長期佩戴后肩背有壓迫感”“停用后體態問題反彈”“腋下被勒得生疼”等體驗痛點。此類聲音不僅拉低了產品口碑,也讓“物理矯正類產品的實際效用”持續成為行業討論焦點。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某醫師認為,背背佳相關產品只是一個支具,如果有脊柱側彎,或者腰椎術后,可以佩戴這個支具!罢H讼胪ㄟ^佩戴支具達到體態塑型、美態的效果,我覺得這是很難的!彼崾荆L期佩戴支具,有可能造成腰椎的活動下降,肌肉僵硬,進而誘發腰腿疼痛,腰肌勞損等疾病。
廣西國際壯醫醫院骨關節與脊柱科的主任醫師張文捷同樣表示,此類矯姿產品不宜長時間佩戴,“僅靠外力矯正體態的作用有限,真正的體態管理,還是要靠良好的日常習慣和加強運動!
其實,早在可孚醫療接手之前,圍繞“背背佳”的爭議就已存在。
2006年6月,一封由多名家長聯合署名的投訴信被提交至四川省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引發廣泛關注。信中反映,不少孩子在佩戴背背佳后,反而出現腰椎前凸、胸椎后凸等體態問題。有醫生在診斷后指出,若不及時干預矯正,可能進一步導致脊柱滑脫、肌肉力線異常,甚至引發長期勞損。
多年之后,背背佳在可孚醫療手中再放異彩,甚至憑借明星效應和電商的快車道,一年賣了5個億。
某平臺種草博主告訴經濟導報記者,“雖然背背佳產品經常被質疑是‘智商稅’,但是諸如此類的‘智商稅’在市場上并不少見。商家有推廣預算,消費者也樂得為‘美麗’買單,我們(種草博主)何樂而不為?”
2009年,可孚醫療精準切入家庭健康消費賽道,初步構建起自身的商業版圖;2014年,公司抓住電商爆發機遇,迅速成長為行業龍頭。兩次關鍵的押注,證實了可孚醫療超凡的投資眼光,也為啟動“A+H”雙重上市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作為一家專業的醫療器械巨頭企業,面對長期以來未曾平息的產品爭議,可孚醫療是否有必要對背背佳的品牌定位和營銷方式重新展開評估?同樣,在市場持續質疑的背景下,背背佳能否真正承擔起公司新增長極的重任,也需打上一個問號。
(大眾新聞·經濟導報記者 石瀟懿)
|